2025 年 4 月 7 號,因為川普關稅的影響,台股全面跌停。
對 正2 來說,發生了一件前所未見的事情。
就是「無法再平衡」。
如果你有投資 正2,這篇一定要好好看看。
跌停鎖死,無法再平衡
這一切都發生在(2025/04/07)
開盤那天,台指期貨鎖跌停 -10%
最後只有成交 2154 口。
正2 原本曝險 200%
下跌的時候要做再平衡,也就是賣出期貨,降低曝險。
看起來會像這樣:
不管下跌多少,只要進行再平衡,槓桿始終維持在 2 倍。
跌停其實還好。
去年(2024/08/05)就經歷過一次(當時是日本利率影響)。
那時雖然跌停,但成交量還是非常高。
而 4/7 號特殊的地方在於,不只是跌停,還沒辦法買賣(鎖死)
原本 正2 是每日再平衡。
但你要平衡,也得有人賣給你才能平衡。
4/7 號因為連假,下跌情緒不斷累積,導致總跌幅超過 -10%
沒有再平衡的情況下,只能任由槓桿從 200% 變成 225%(2.25 倍槓桿)
這樣講你可能不好懂,直接看下面對照圖。
上面有再平衡,曝險會是保證金的 2 倍(160/80)
下面沒有平衡,曝險沒有降下來,槓桿就會增加(180/80)
曝險增加,槓桿增加
面對曝險增加到 225%(也就是 2.25 倍槓桿)的突發狀況。
我想說基金公司應該會做一點什麼處理,例如用選擇權或其他方式去調整曝險。
但元大似乎沒有這麼做,他們就讓曝險維持 225% 直到收盤。
讓 正2 變成 正2.25,這個結果是不確定的。
如果接下來大漲,用 225% 就能賺到比 200% 更多的報酬。
反之,如果大跌,用 225% 也會承受更多的跌幅。
結果 4/7 號的夜盤,跟隔天 4/8 號,都繼續下跌。
最終 正2 的跌幅,是台指期貨的 2.25 倍。
吃了個悶虧,比原本預計的兩倍跌幅,還要下跌更多。
反1 也是遇到類似的情況。
從原本 100% 曝險放空,變成只有 76.86% 曝險放空。
4/7 號的期貨鎖死,結果就是 正2 多賠,反1 少賺。
這是下跌的情況,如果是上漲會反過來。
變成 正2 多賺,反1 多賠。
流動性風險
上面提到的鎖死,就是流動性風險。
當期貨連交易都沒辦法交易的情形下,會導致 正2 的曝險無法平衡,曝險自動增加。
備註:
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完全相反的情況:漲停鎖死
會造成曝險一直減少,變成少賺。
但這種機率很低就是了,可能要美國宣佈台灣變成第 51 州才有機會。
在 4/8 號期貨順利交易以後,正2 曝險也重新回到 200%(反1 也回到 100%)
但多賠的傷害已經造成,這點無法挽救。
我曾經想說基金公司會不會做點什麼,但大多數投信只是發了個無關緊要的公告而已。
不要指望別人,風險要自己管理好。
所以,我們來試想最壞的情況,如果期貨繼續鎖跌停會怎樣?
假設每天(跌停 + 鎖死),無法平衡的情況下,就會像表格這樣。
大約第 7 天就會歸零。
因為第 6 天的時候,正2 已經變成 正16.9
接下來只要指數繼續下跌,將會直接歸零。
▲ 實際上會更快,因為低於維持保證金就會斷頭了。
這種流動性風險,大仁之前沒有考量過,因為機率真的低到沒想過。
以(2024/08/05)的跌停來講,當天大台成交量是 20.7 萬口。
就算是跌停,也不至於像這次完全沒有人敢接。
跌停的可能性我想過,但流動性卡死(完全沒有人敢買)的可能性我還真的沒預料到。
4/7 號會這麼誇張,是因為大跌事件剛好遇到連假。
市場無法有效消化賣出的情緒,全部累積到 4/7 號就變成現在這樣。
這是蠻極端的罕見結果。
這讓我想起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說的:
風險就是你考量了所有事情以後,沒想到的那件事。
用曝險,控制風險
看完前面,你可能覺得是 正2 的問題。
不對,這次跌停鎖死的流動性風險,是所有投資期貨的人都會碰到的。
下面表格有 1.1 倍到 2 倍槓桿。
在假設極端鎖死,完全沒交易的情況下。
2 倍槓桿是第 7 天爆掉,1.5 倍槓桿是第 11 天爆掉。
這份表格,並不是只有 正2 適用,而是所有投資期貨的人都會遇到的情況。
除非你是保證金剛好放滿 100% 曝險(也就是 1 倍槓桿以下)
不然只要持續鎖死,最終也是會爆倉。
以上就是考量最極端的結果。
這就是(2025/04/07)那天所發生的流動性風險。
如果未來台灣發生戰爭,很可能會再次出現這種極端狀況。
你可能因此覺得 正2 風險很大,但這是錯誤的理解。
因為風險可以透過曝險控制(這也是大仁一直強調的)。
這邊就來假設一個超級極端的情況,連續跌停 10 天
原型指數會剩下 34.86%
(100*(1-10%)^10)=34.86%
正2 會剩下 10.73%
(100*(1-20%)^10)=10.73%
看起來好像很可怕。
但,如果你只拿 50% 資金投資 正2 呢?
你 50% 的 正2 會剩下 5%
但你手上另外 50% 資金是安全的。
最後變成原型指數剩下 35%,而用 50/50 策略的人還有 50%
這就是用曝險去控制風險的最佳案例。
上面是用最極端的情況。
你會發現在最極端的情況,反而是用槓桿控制曝險的人,取得更好的結果。
如果,你真的害怕台股跌停鎖死好幾十天,那你更應該用 正2 去達到相同的曝險。
因為你手上的現金是不會下跌的。
只是台股跌停十幾天,你手上的新台幣還剩下多少價值,這我就不清楚了。
所以最好還是要做到貨幣的分散,把資產全壓台幣的風險實在太高了。
總結
最後,大仁為你做重點整理:
一、正2 原本可以透過每日再平衡,將曝險維持在 200%(2 倍槓桿)
二、(2025/04/07)這天因為跌停鎖死,流動性消失,導致 正2 無法再平衡。
三、無法再平衡,會間接導致曝險自動增加,從 200% 變成 225%(2.25 倍槓桿)
四、更高的曝險,有可能迎來更高的報酬,或更多的虧損(相對於 2 倍槓桿)
五、若你擔心未來台股遇到連續跌停且鎖死的情況,建議以曝險控制風險。
好了,這篇文章其實欠了很久,終於補上。
其實這些東西只要你把槓桿系列看熟,應該就能自己理解出來。
大家也可以趁這次的少見情況,去重新檢視自己的曝險。
重新思考現金流跟投資心態。
再說一次,槓桿不是風險。
真正的風險在於,你使用了自己無法承擔的槓桿。
延伸閱讀:集中度迷思:ETF 風險不在持股比例,在你壓的單一公司部位
相關文章:
對槓桿思維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臉書社團一起討論:社團連結
也可以參考大仁的最新作品:《槓桿 ETF 投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