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要講一個許多人有的迷思。
就是看到 ETF 的成份股較為集中,就認為風險很大。
尤其是前幾大成份股權重佔很高的,例如 0050 的台積電佔 60%
這怎麼看都不會是低風險的配置。
這就是本篇文章要講的。
不要只看「個別 ETF」的權重,而是改用「整體資產配置」的角度。
用更完整的視角,你才能做出更合適的判斷。
不要只看單一權重
主要是投資國防軍事,以及科技防衛等公司。
因為它本身的貝塔(BETA)相當低,波動表現很優秀。
(就算經濟不好,還是要為戰爭做準備)
跟標普、那指等大盤的相關性極低(對台積電 TSM 甚至是負相關)
我認為非常適合納入投資組合。
有些人覺得不錯,但認為第一大持股 PLTR 佔比太高(10.32%)
這個想法,這正是我要說的集中度迷思。
大多數人(包含大仁自己過去也是)在看持股佔比的時候,很容易只看「百分比」,而忽略「絕對值」。
什麼是絕對值?
假設,你有 1000 萬本金 全部投入(SHLD),等於買進 103 萬的 PLTR
看起來好像有點可怕。
但,如果你買 100 萬,只會買進 10.3 萬的 PLTR
PLTR 目前看起來風險很高沒錯
但投入 10.3 萬的資金,對你整體資產 1000 萬來講,只佔 1%
感覺還好了對吧?
如果 PLTR 明天瞬間腰斬,會造成你資產的全面毀滅嗎?
不會的。
你大概只會損失 0.5%
這不是世界末日,也不是多大的風險。
所以,單一公司 PLTR 佔比(10.3%)看起來好像很恐怖。
但你若用總資產來看,好像就還好了。
這就是看絕對值的好處,讓你用整體資產去思考,而非單一權重。
指數,不一定比較分散
大仁曾經說過 00757 只有投資 10 間公司,風險過於集中。
但以「總資產」來看:
假設你有 1000 萬本金,只買 100 萬 00757
那這 10 間公司,每間也只佔總資產的 1% 而已。
就算只買 10 間公司,那又如何?
從風險分散的角度來看:
只要你將資金分散打在 30 到 50 間公司(每間 2%~3.3%),就能有效減少非系統性風險。
(也就是單一間公司,可能造成的致命性損失)
00757 這 10 間公司,在每間只佔 1% 的情況下,遠低於前面提到的 2%~3.3%
換句話說,已經足夠分散。
(要再更分散,就得做到產業分散)
(SHLD)的第一大持股 PLTR,有 10.3% 是問題嗎?
不是。
(00757)只買 10 間公司,每間 10% 是問題嗎?
不是。
重點還是在於你投入資金的「絕對值」。
不要只看 ETF 的佔比多少,就認為集中或分散。
大仁過去也曾犯這個錯,認為 0050 比 00757 還要分散。
但事實是,0050 的台積電佔比 60%
若投入 1000 萬買 0050,等於是拿 600 萬買台積電一家公司。
0050 雖然是大型股指數,但不代表它的分散性足夠。
反之,(SHLD)跟(00757)雖然看似集中。
但如果你把 1000 萬均分,各分配 500 萬。
看起來會像這樣:
你可能會持有 51 萬的 PLTR(跟其他軍工防衛股)
跟各約 4X 萬的蘋果、谷歌、臉書、亞馬遜、微軟等等。
上面的組合,看起來風險很高嗎?
相對買進 600 萬的台積電,跟 400 萬的台灣大型股。
我不認為 SHLD 跟 00757 的分散性更差(市值也不是同一個量級)。
這就是用整體資產來看的優點。
單一公司的曝險才重要
你可能會說,0050 的台積電有 60%
我可以只買 100 萬 0050,這樣台積電就是 60 萬而已。
對,沒錯,這就是大仁想講的。
每個 ETF 的持股佔比多少,不代表它的風險。
你投入多少資金,對那間公司持有多少曝險,這才是重點。
0050 過於集中台積電的問題,同樣也能從資金去控管。
只要你降低 0050 的權重,就能降低台積電的權重,這就是風險管理。
以(SMH)這檔半導體 ETF 來說:
前三大持股是輝達(20%)、台積電(10%) 、博通(9%)
看起來很集中對吧?
還是同樣的思維,你買 100 萬的(SMH)
等於買進 20 萬的輝達,跟 10 萬的台積電,還有 9 萬的博通。
你得用整體資產的角度來看,你在「單一公司」投入多少資金。
而不是只看 ETF 權重,去判斷風險。
你可以投資很多看似權重很集中的 ETF
像是前面提到的(SHLD)、(00757)、(SMH)
只要單一公司的「絕對值」不要太高,依然可以做到風險分散。
下面以(00757 + SHLD + SMH)為例:
1000 萬,平均投入這三檔 ETF
圖片是前 20 家公司的佔比跟絕對數字。
你會發現除了輝達跟博通佔比較高以外,其他都是 1~3%
風險集中度還好(產業的相關性可以再做進一步分散)
若你覺得輝達佔 11% 風險太高,那有 60% 台積電的 0050
就是風險太高高高高高高(六倍)了。
再說一次:
比起 ETF 的持股百分比,整體資產的絕對值才是更重要的數字。
備註:
如果不知道怎麼算,可以問 GPT
請他幫你整理所有 ETF 的個股權重,做穿透排行。
這樣你就能看出來每一間公司在你的總資產佔多少了。
結論
最後,大仁為你做重點整理:
一、只看 ETF 的單一公司權重,這太狹隘。
二、要以整體資產的角度,你才能看到單一公司的「絕對值」。
三、指數不一定比較分散(例如 0050 已經過於集中)
四、即使是權重集中的 ETF,一樣能透過資金控制,將風險分散。
好了,這篇的概念不難。
下次當你看到某個 ETF 的單一權重很高時,先別緊張。
稍微算一下它佔你的整體資產權重有多少,也許可能還不到 1% 呢。
看到這邊,大仁整理一下常見的台灣高股息。
讓你看看組合起來的樣子。
假設本金 1000 萬,平均投入(0056 + 00878 +00919)
看起來會像這樣:
你覺得分散性如何,有跟你心中所想的一樣嗎?
延伸閱讀:「買0050=買大盤?」60%押一間公司,不叫分散
相關文章:
0050 的投資者,必須知道這件事(你承擔的風險比想像還要更多)
對槓桿思維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臉書社團一起討論:社團連結
也可以參考大仁的最新作品:《槓桿 ETF 投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