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長期真的會贏?美國不是特例:全世界21國實證——股票長期贏過債券與現金

「股票,真的值得長期投資嗎?」

針對這個問題,投資大師傑諾米‧席格爾(Jeremy J. Siegel)

在他的作品《股市長線法寶》中有提到:

無論一個人是否在牛市頂點開始投資,長期堅持投資股票資產,都是一個正確且成功的策略。

 

 

 

 

為什麼他敢這麼說?

來看看 1802~2021 年,各項資產的年化報酬率(扣除通貨膨脹)


(股票)可以把 1 元,變成 233 萬

(債券)只能將 1 元,變成 2163 元

(黃金)算勉強保值,變成 4 元

(現金)縮水 -95.7%,剩下 0.043 元


席格爾用這張兩百年的真實數據,告訴大家股票值得長期投資。

 

 

 

 

但,在 1994 年第一次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有一些經濟學家質疑他的結論。

認為這只是美國的數據,你不能拿股票報酬這麼高的國家,來說股票值得投資。

如果今天是全世界的其他國家,股票的報酬就可能沒那麼好了。

 

拿美國來講,只是倖存者偏差。

只看見美國表現好,卻忽略其他表現不好的國家。

但,真相是這樣嗎?

 

放眼全世界

「你確定長期投資股票,會有好的結果嗎?」

類似這種質疑非常多,比較常見的是拿日本失落 30 年出來講。

這些人往往認為美國是特例,不是通案。

(日本是超高本益比的估值泡沫,這點在別篇文章有提到,這邊就不展開了)

 

 

 

講回美國,確實是一個驚人的國家。


從 1899 年,佔全球市值 15%

到 2023 年,佔全球市值 58.4%(最新數據已經超過 62.8%


可以說是美國領導了近百年來的股市發展。

▲ 圖片出自 Credit Suisse Global Investment Returns Yearbook 2023 Summary Edition

 

 

 

 

但,這代表美國真的是特例嗎?

當然不是。

從 1900~2022 年為止,總共 21 個國家。


美國排在第三名(6.4%

全球平均(5.0%

全球扣掉美國(4.3%


▲ 圖片出自 Credit Suisse Global Investment Returns Yearbook 2023 Summary Edition

 

 

 

看完股票報酬,你可能會質疑:

還是有像奧地利那種長期投資卻只有(0.9%)年化報酬率的例子。

你怎麼可以說股票值得長期投資呢?

 

要思考這個問題之前,你得知道「比較的對象」是誰。

當我們說股票好,是建立在與長期債券跟短期債券去做比較。

比較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國家。

 

不是拿美國的股票,去比日本的股票。

也不會拿台灣的定存,去比美國的定存。

報酬的對比,是建立在跟自己國家比,不是別的國家。

這點要先釐清。

 

 

 


 

 

 

理解這個定義以後,再來看這張圖表。

將你的視線移到長債(深藍色)跟短債(淺藍色)。

你會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債券,有辦法贏過股票。

這代表比起持有債券,長期投資股票會是更好的選擇。

▲ 圖片出自 Credit Suisse Global Investment Returns Yearbook 2023 Summary Edition

 

 

 

這些數據證明,美國並非倖存者。

在全世界 21 國家,每一個國家的股票都勝過債券。

毋庸置疑,長期投資股票就是最好的選擇。

只要股票,就是勝利的倖存者。

 

 

股票報酬=全市場

有些人可能會質疑:

如果遇到像奧地利那樣,只有拿到(0.9%)的年化報酬率該怎麼辦?

沒怎麼辦,這就是投資奧地利這個市場能拿到的報酬。

 

 

在《Wealth Creation in the U.S. Public Stock Markets 1926 to 2019》這份研究提到:

研究涵蓋自 1926 年以來,所有在美國公開交易的 26,168 家公司。

多數股票(57.8%)最終使股東財富減少,而非增加。

 

超過半數 57.8% 的公司是讓股東虧損的。

也就是說你想挑到賺錢的公司,勝率不到一半。

 

如果你覺得一個國家的股票報酬很低(已經勝過債券了)

想要自己選股,那我們可以思考一下。

在一個長期報酬平均只有(0.9%)的市場,你要找到報酬高於平均的公司,容易嗎?

 

市場平均低,就代表大部分公司表現都很糟糕,只有少數幾間公司表現不錯。

你要在一個超級糟糕的市場裡面,選出一間表現好的。

比在美國這種眾多贏家的優秀市場中,挑出珍珠還要困難。

出淤泥而不染,容易嗎?

 

 

所以,想取得股票長期報酬最佳的方式,還要以全市場的指數投資為主。

在低勝率的情況下,指數才能包含所有贏家。

若你擔心自己國家落後,可以分散投資其他國家(而不是變成選個股)

 

這點也證明,股票始終是最優秀的長期投資項目。

因為你只是在本國跟外國挑選,不管怎樣,最後選項都是股票。

 

股票溢酬

看到這邊你可能感到疑惑,為什麼股票可以長期勝過債券與現金?

答案很簡單,四個字:「股票溢酬

股票長期表現好,是因為大多數人會怕,不敢買。

 

看看近期的例子:

2025 年 4 月,川普關稅震驚全球。

全球股市在短短幾天內進入熊市(也就是 -20% 以上)

你在當時有買股票嗎?

沒有的話,你就知道為什麼股票的長期報酬會比較高了。

因為不敢買的人多,敢買的人少。

 

 

 

以 台股正2 來說:

當時從 250 元,下跌到最低點 125 元,幾乎腰斬。

你有買嗎?

 

現在從低點漲回來,已經超過 100% 的回報了。

不過就是幾個月前的事情而已。

 

 

 

許多人當時說 正2 太高,等跌下來再買。

等到真的跌下去,敢買的沒幾個。

如果大家都敢買股票,並且長期抱住,股票的長期溢酬就會減少。

就是因為你不敢買,別人才有機會用便宜的價格買進。

這才是股票能擁有長期溢酬的原因。

結論

最後,大仁為你做重點整理:

一、股票是最值得長期投資的項目(債券、黃金、現金都無法對抗通膨)


二、美國股市從 1899 年佔比 15%,成長到 2025 年的 62.8%,可以說是引領全球。


三、但美國股票表現好並非特例,全世界 21 個國家,每一個國家的股票都勝過債券與現金。


四、股票報酬應該跟自己國家的債券比,而非其他國家。


五、擔心本國股票落後,你該做的是分散其他國家,而不是去買個股。


六、股票長期表現優秀的原因,是因為「大多數人不敢買」。

沒人敢買,才有便宜的股價,才有漂亮的回報。

 

 

 

好,看到這邊希望有幫助你解答,為什麼股票是最值得長期投資的項目。

不投資股票的人,財富會慢慢落後那些勇敢投資股票的人。

而更進一步來說,敢於提早借貸的人,又會勝過那些慢慢買進的人(這叫借貸溢酬

只要你能夠堅持長期投資,具備耐心,投資股票就會為你帶來更多的財富。

 

 


備註:

傑諾米‧席格爾在台灣的作品名稱是《長線獲利之道

但這是第 5 版,內容比較舊,也比較少。

大仁建議你直接閱讀簡體版本的《股市長線法寶(第 6 版)》會比較好。

裡面能看到大師的最新投資觀點,非常推薦。


 

 

 

 

 

 

 

 

 

 

 

 

延伸閱讀:如何用50歲的資本智慧,輕鬆面對25歲的市場波動

 

 


相關文章:

框架效應+槓桿投資法:將人性偏誤轉變為長期投資的最佳策略

為什麼在「複利拐點」前,不必過度關心投資報酬?

舉債的智慧:何時應該考慮槓桿?

掌握槓桿思維:為什麼借貸是你的理財進階關鍵?

正2槓桿ETF的配置優勢:打破傳統思維的枷鎖

借貸新思維:提昇現金流的實用技巧

巴菲特的智慧:未來漲跌與過去成本無關


對槓桿思維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臉書社團一起討論:社團連結

也可以參考大仁的最新作品:《槓桿 ETF 投資法

/tmp/phpLyTJr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