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台灣高股息 ETF,已經進化到「月配息」了。
所以,經常都會看到有人用月配息,去算年殖利率。
例如,月殖利率 0.5%
年殖利率就是 * 12 = 6%
STOP!停下來!
每次看到這種言論,大仁都會在心中吶喊:
「不要再算這了,ETF 算殖利率根本沒用。」
我知道可能有人覺得不服氣,你憑什麼說沒用?
但,我會這麼說是有原因的。
這篇文章,我將會一步步帶領你看清楚。
為什麼投資 ETF,完全不需要看股息,更不需要算殖利率。
股息訊號
先講「股息」。
股息來自盈餘,也就是公司賺到的錢。
而發放多少股息,有可能影響到這間公司的股價。
這叫「股息訊號論」。
股東會從股息,去判斷公司發展。
股息增加,代表對未來有信心,股價可能上漲。
股息減少,代表財務出狀況,股價可能下跌。
巴菲特的導師,葛拉漢曾說過:
「短期,市場是一個投票機;長期,市場是一個體重機。」
股息變化只是短期過程,重要的還是長期的基本面。
股息會對估值(投票機)產生影響。
但,我們還是得回歸到基本面,也就是你到底賺多少盈餘。
如果有一間公司完全沒發股息,但盈餘連續數年快速成長。
市場最終還是會給予應有的價格(體重機)。
下面,我們用台積電(2330)跟中華電(2412)做對照。
你會發現台積電每年的 EPS 逐漸上升(橘色)
也因此帶動股價上升(藍色)
這種股價成長就是扎實,不是虛胖。
什麼是虛胖呢?
這就要講到另外一檔許多人持有的中華電(2412)
你會發現中華電的 EPS 幾乎持平,落在 4~5 塊(橘色)
但股價卻從 50 元,一路漲到 120 元(藍色)
EPS 沒有成長,但股價一直上升。
這種就是虛胖。
如果哪天股息開始減少(壞訊號),那中華電的股價(估值)可能會面臨很大的下修。
用這兩間公司對照,主要是想說明兩點:
一、股息發放,可能影響股價的上漲或下跌。
(中華電若減少股息,股價可能會大跌)
二、盈餘成長,才是那台體重機。
(台積電即使不發股息,只要盈餘持續成長,股價還是會上漲)
個股,跟 ETF 不同
上面講的是單一公司的情況。
從股息訊號論來看,股息的發放可能影響股價。
但,對 ETF 並非如此。
ETF 通常持有許多公司,再由這些公司,算出一個「淨值」。
淨值,代表的是這檔 ETF 的價值。
100 元,就是 100 元。
不會高估跟低估,這是一個客觀的數字。
用淨值來做參考,就能知道你買貴或買便宜。
以淨值 100 元為例:
你用 110 元買下來。
多出的 10 元,叫溢價(買貴了)
你用 90 元就買到。
少付的 10 元,叫折價(撿便宜)
這就是個股跟 ETF 的最大差別。
個股難以判斷股價是否合理。
但 ETF 具有淨值,投資者可以快速知道實際價值。
(直接看淨值就知道)
看到這邊你可能有疑問,淨值跟股息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接下來要進入重點了。
前面提到,投資者可能會用股息,去判斷未來發展。
所以,你投資個股要看股息,還算合理。
確實有可能因為股息發得多,股價就比較會漲。
BUT!最重要的 BUT 來了!
ETF 持有的底層公司是「因」
這些公司算出來的淨值是「果」
這是很明確的因果關係。
換句話說,會影響報酬的,應該是底層公司,而不是 ETF 本身。
路徑是這樣的:
某公司發放股息 → 市場看好 → 某公司股價增加 → ETF 淨值增加
當你看懂這個路徑,你就會明白:
ETF 本身有沒有發股息,發多少股息,根本就不是重點。
在投資 ETF 的時候,完全不用考慮股息。
因為不管有沒有股息,都不會影響最終報酬。
不會因為 ETF 發股息,反過來讓底層公司大漲。
備註:
少數情況下,可能因為 ETF 發出很高的殖利率,造成股價大漲(投資者偏誤)。
而迫使基金公司要買進更多的成份股,進而推升股價。
但,這終究只是短期現象,很快就會被套利者給吃掉。
沒有股息,還是會漲
最知名的例子就是巴菲特。
他旗下的波克夏,投資了很多會發股息的公司。
但他自己是不發股息的。
為什麼?
因為巴菲特認為與其把股息發出去,不如留在波克夏可以賺到更多。
需要用錢的人,請自己賣股票換現金(自製股息)就好。
如果你在 1990 年,投資波克夏 1 元。
經過 35 年,在 2025 年的今天,會變成 87 元。
你可以清楚看到,有沒有發股息,完全不影響波克夏的價值。
因為波克夏就跟台積電一樣。
是靠盈餘不斷增加,才帶動股價持續上漲。
這跟股息無關。
(如果波克夏開始發股息,那短時間內股價可能會因為股息而增加,但長期還是回歸到盈餘)
大仁過去經常提到的 0050 跟 0056 也是相同。
兩者都有不發股息的版本。
下面是報酬對照。
你會發現有股息跟沒股息,幾乎是相同的。
不會因為有股息就漲比較多,沒股息就不會漲。
(重點還是底層的公司表現,而不是 ETF 發多少股息)
▲ 稍微落後的部份,主要是追蹤誤差的關係,跟股息無關。
實際投資 0050 跟 0056,可能需要負擔稅務,最終表現應該就很接近了。
如果你明白這點,就不會整天在那邊算
月殖利率多少,年殖利率多少了。
當然,也不會掉進下面這個高殖利率的愚蠢陷阱。
實際案例
2024 年 7 月 15 日,那天台灣高股息又創造一個奇蹟。
國泰投信的(00735),當天淨值是 39
結果市價居然是 43,溢價將近 10%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在隔天 7/16 日,將要配息 2.73 元。
以當時的股價算起來,殖利率是 7%
而且,這還是半年配,所以聰明的你算一下就知道。
年殖利率 14% 耶!
然後呢?
然後就直接溢價 10%
也就是 100 元的東西,現在大家用 110 元在搶。
那天看到,我真的是內心狂翻白眼。
你現在知道,為什麼大仁要一直寫股息迷思系列了嗎?
就是有這種蠢事一直發生。
許多人不明白,ETF 的股息就是左手換右手。
就算給你 50% 的股息,也不代表你賺到 50%
這麼簡單的事情,一堆人腦袋轉不過來。
然後用 110 元,去買 100 元的東西,還覺得自己賺到了?
如果你看懂大仁上面講的:
ETF 的淨值,來自於底層公司的股價。
那你就不會再去算 ETF 今年到底要發多少股息,殖利率又是多少了。
因為影響淨值的,是底層公司的表現。
ETF 發多少股息,一點都不重要。
既不會影響股價,也對 ETF 未來的報酬毫無影響。
會改變 ETF 溢價或折價的,只有投資者的錯誤偏好而已。
例如,(00940)因為月配息減少。
然後一堆人去算(00940)的年殖利率,覺得自己吃虧了。
看到這種說法我就覺得很無奈。
拜託,不要再因為殖利率的高低,去挑選 ETF 了。
你真正應該要重視的,是 ETF 的指數編制邏輯,而不是殖利率高低。
結論
最後,大仁為你做重點整理:
一、股息,來自盈餘。
二、股息訊號論 → 股息可能影響投資者對股價的估值。
三、股息是短期的投票機,盈餘才是長期的體重機(中華電 vs 台積電)。
四、個股跟 ETF 不同,ETF 有淨值可以參考,能看出溢價或折價。
五、公司的股價是「因」,ETF 淨值是「果」,不可能倒果為因。
六、ETF 不管發多少股息,都無法反過來改變底層公司的股價。
七、不管 ETF 有沒有發股息,都跟最終報酬無關。
好了,看到這邊,希望你已經明白投資 ETF 不需要去看股息多少了。
最後再說一次:
你投資個股,要看股息,要算殖利率。
ok,沒問題。
畢竟有股息訊號論的存在,也確實可能因為股息而改變股價。
但,投資 ETF 的話,拜託就不要再去看股息跟殖利率了。
ETF 發多少股息,真的不重要。
怎麼發都是左手換右手,這個事實是不會改變的。
延伸閱讀:為什麼我們對現金股息如此著迷?藏在股息背後的人性
相關文章:
你不會因為股息更有錢,但可以因為股息更快樂
股息不該是你亂花錢的理由 | 股息再投入的重要性
股息陷阱:為何過度追求股息可能不利於資產累積?
為什麼台灣人這麼愛股息?因為存在太多的錯誤想像
對槓桿思維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臉書社團一起討論:社團連結
也可以參考大仁的最新作品:《槓桿 ETF 投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