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酬率迷思:如何正確評估你的投資(以台積電跟 0050 為例)

前陣子,台積電與 0050 的爭議再度出現。

大仁也有分享一篇看法,將重點放在心態上。

台積電還是 0050?投資者的心態差異

 

 

這篇則是要延伸討論「投入比例」。

在思考台積電還是 0050 之前。

先從更全面的角度,去看看自己的投入比例是多少。

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用總資產看報酬率

在討論報酬率的時候,很多人會陷入一個迷思。

只看投資報酬率

(獲利 / 投入本金)

 

 

 

比方說:

你買台積電 100 元,後來漲到 150 元

獲利 50 元

投資報酬率是 50%

 

50% 看起來好像很厲害。

不過,這樣只是看「投入本金」的報酬率。

而不是「總資產」的報酬率。

 

 

 

同樣上面的例子:

你有 1000 元,花 100 元買台積電。

後來台積電漲到 150 元

獲利 50 元


你以為自己賺 50%

但從總資產 1000 元來看。

你的報酬率只有 5%

(獲利 50 / 總資產 1000)

 

 

 

在談投資報酬的時候,應該以「總資產」來看。

不然一樣賺 50 元

前者報酬率是驚人的 50%,後者卻只有 5%

沒有用總資產的角度來看的人,很容易陷入這個盲點。

還自以為投資能力,高人一等。

 

投入的百分比

以最近五年(2019~2024)來看:

0050 總報酬:160%

台積電總報酬:304%

 

 

 

假設,你有 1000 萬。

在 2019 年分別投入兩個標的。

0050 會獲利 1600 萬

台積電會獲利 3040 萬

看起來台積電大勝利,0050 被碾壓。

 

 

但,這邊不是要看這個數字。

還記得一開始提到,不要只看「投入本金」。

要看「總資產」才對。

 

對於用 100% 資金買進 0050 的人來說。

他可以取得扎扎實實的 1600 萬。

 

台積電報酬雖高,但如果你只敢用 40% 資金買進。

最終只能拿到 1216 萬。

(報酬率高,但因為投入資金少,賺得也比較少)

 

 

所以,在煩惱台積電還是 0050 之前,你得先問問自己:

「我敢投入多少比例買台積電?」

 

 

 


 

 

 

0050 現在的台積電權重是 56%

 

 

 

如果你買台積電的比例,沒有超過 56%

而其餘的資金部位,績效又落後其他 49 家成份股。

那你的整體報酬將會落後 0050

關於這點,可以參考哆啦王的看法

 

使用 ROA

上面就是一般人常見的迷思。

只看報酬率,而忽略投入的本金大小。

本大利小利不小。

當投入的本金越大,報酬不高,也能賺錢。


本小利大利不大。

也許你的報酬率很高,但因為投入本金太小。

最後賺的錢,可能還輸給那些報酬率更低的人。

因為人家投入更多的本金。

 

 

 


 

 

 

有一個財務指標叫(ROA)

ROA 是用來評估企業的獲利能力。

計算公式為:(淨利 / 總資產)

 

若用個人的角度來看:

先看你的「獲利」,再除以「總資產」。

你總資產 1000 萬,拿 100 萬出來,獲利 100 萬。


你不能說自己報酬率 100%

因為從總資產來看,你的報酬率只有 10%

(100 獲利 / 1000 總資產)

 

 

 

 

用整體資產來看,才會是完整且公平的角度。

這邊大仁要延伸講 正2

 

很多人質疑 50/50 策略,認為不一定會贏過原型。

這點我同意。

 

但你在拿原型報酬來比較之前,你真的敢 100% 歐印嗎?

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若做不到,這個報酬對你而言就沒意義。

例如,你只買 60% 的原型指數。

從曝險的角度來看,很高機率會輸給 50/50 策略。


因為 50/50 策略,長期保持在 100% 曝險上下。

如果股市持續向上

60% 曝險,自然不容易贏過 100% 曝險。

(這有數字可以佐證,之後有機會寫文章再講)

 

 

 

50/50 策略並非完美。

但它卻是可以讓投資者願意「放大曝險」的一種好方法。

因為,兩者的心理框架是不同的。

 

 

有很多人,你叫他歐印 0050,他不敢。

但買 50% 的 正2,沒問題。

我遇過太多太多人,分享這類心得了。

 

他們說,這個策略解救了他們。

現在面對大跌不再擔心害怕。

(因為有 50% 現金在手

 

 

 

雖然從曝險的角度來看:

100% 的 0050

50% 的 正2

兩者曝險相同。

 

 

但在心態上,兩者感受絕對不同。

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比起那些相信原型指數,結果只敢投入 60% 資金的人。

使用 50/50 策略的朋友,最終報酬可能還比較好。

 

畢竟,他們長期承受更高的曝險,當然有機會取得更高的回報。

讓人願意提高曝險,正是 50/50 最有價值的地方。

 

結論

最後,大仁為你做重點整理:

一、投資報酬率:用(獲利 / 投入本金)計算。


二、資產報酬率:用(獲利 / 總資產計算。


三、若不用總資產計算報酬率,很容易算錯實際報酬。


四、0050 的台積電權重有 56%

若你的台積電低於這個比例,很可能還是輸給 0050


五、50/50 策略是長期維持 100% 曝險上下。

若你投資原型指數,但曝險低於 100%

最後很高機率會落後 50/50 策略。

 

 

 

希望你看到這邊,有重新理解用「總資產」來看報酬率的重要性。

不要再只看投入本金,去計算報酬率了。

 

不然我全台灣每間公司的股票都買 1 股

肯定會有好幾間,報酬率突破 100%,甚至 500%

但這麼做有意義嗎?

沒有。

 

除非,你很喜歡跟別人展示自己報酬率有多高,眼光有多好。

藉此宣導自己超強的投資能力。

(然後股數完全遮住,因為背後只有 1 股)

 

 

 

 

 

 

 

 

 

 

 

 

 

延伸閱讀:你的歐印,不是真的歐印!從生命週期法來看長期投資

 


相關文章:

投資達人的致富秘訣是什麼?原始財富的重要性

比起投資獲利,你更應該專注在「放大本金」這件事情

生命週期投資法:改變定期定額的風險

為什麼在「複利拐點」前,不必過度關心投資報酬?


對槓桿思維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臉書社團一起討論:社團連結

也可以參考大仁的最新作品:《槓桿 ETF 投資法

/tmp/phpLyTJr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