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規劃的思考模式之前有稍微分析過,應該以「最壞的情況」下去做打算。
因為這些事情一旦發生,往往都會造成不可恢復的結果。
可以參閱(買保險最壞的情況?)
這篇便將「最壞的狀況」,再加以細分成兩個部份:
❶ 可能最大損失(Probable maximum loss,PML)
❷ 最大可能損失(most possible loss,MPL)
可能最大損失(PML)
在一般(合理)的情況下,能夠預期可能會發生的狀況;例如一個人發生車禍,可能造成骨折或是其他身體傷害住院幾天,最糟糕就是死亡或是殘廢。
最大可能損失(MPL)
在罕見(不合理的)情況下,發生的某種最極端的狀況;車禍自己變成殘廢,但得反過來賠給對方1000萬,而癱瘓的他剛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父母中風失能,配偶得到癌症,小孩剛出生,還有房貸還沒還清。
從發生機率而言:PML > MPL
從損失程度而言:MPL > PML
在保險規劃上,很多人的方向會較為傾向較常發生的PML,例如醫療險;但那種你覺得很不可能發生,機率非常低,買了是不是浪費錢的MPL,才是真正需要去注意的,例如壽險。
但PML在某種特殊的條件下,很可能會演變成MPL
例如飛機撞山失事,全機組無一倖免,這即是PML。但若是將撞山場景換為人滿為患的大城市,或是核能發電廠,那麼所造成的後續傷害即變為MPL,更是難以估計。
因此在風險管理時,雖然MPL的發生率低,但不要因此而無視它的存在,也不要只看見MPL的危險,而忽略了PML的傷害。
風險管理建議以PML為主,再思考MPL的可能損失情況,做為最不得已的因應對策。
您可能對下面更多文章有興趣:
訂閱《淺談保險觀念》,接收大仁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