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與回報不匹配?正2 槓桿 ETF 的學術見解

長期買進》的作者,周冠男教授提到:

學術論文 10 多年前就證明過了。

持有 10 年後,正二 ETF 報酬只有指數的 1.4 倍,但是風險是扎扎實實的兩倍。

而且在市場大幅下跌的時候,正二 ETF 的跌幅可以高達指數的四倍

所以持有槓桿型 ETF 承擔的風險與報酬並不相襯。

論文出自《Leveraged ETFs: A Risky Double That Doesn’t Multiply

(槓桿 ETF:風險加倍,報酬無法加倍)這份研究資料。

 

 

 

接下來,大仁會跟你分享我的看法。

 

1.4 倍報酬

我們先看到論文的原始資料。

 

 

10 年平均年化報酬率:

 


原型指數是(9.1%

正2 槓桿是(13.5%


 

只有 1.48 倍。

 

 

 

1.4 倍,看起來確實很糟糕。

但,真的是這樣嗎?

 

 

 

讓我們以這兩個報酬率去跑 10 年看看:

 


原型上漲 139%

正2 上漲 255%


 

雖然沒有達到兩倍回報,但也只差一點點而已。

 

 

 

這點大仁講過很多次。

許多人在談成本的時候,連 0.1% 都斤斤計較。

但看到 正2 多出 1.4 倍的年化報酬率,卻覺得不滿意。

你知道若能長期維持 1.4 倍,是多可怕的事情嗎?

 

 

 

我幫你算好了,30 年後:

 


原型會把 100 萬,變成 1364 萬

正2 會把 100 萬,變成 4466 萬


 

這樣有沒有 2 倍?

還覺得 1.4 倍的年化報酬率很糟糕嗎?

4 倍虧損

再來,針對第二點回覆:

該論文提到 正2 的最大損失會是四倍。

 


原型指數最糟糕的 10 年化報酬率是 -2.4%

正2 槓桿最糟糕的 10 年化報酬率是 -9.7%


 

確實是四倍的虧損。

 

 

 

 

 

但,你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

以總報酬來講,並非真的損失四倍。


原型指數 10 年後,跌幅是 -22%

正2 槓桿 10 年後,跌幅是 -64%


 

 

 

假設,你投資 100 萬,遇到最糟糕的 10 年。

原型剩下 78 萬(損失 22 萬)


正2 剩下 36 萬(損失 64 萬)

看起來好像很可怕?

但,事情不能只看一面。

前面是「最糟」的情況,現在來看「最好」的情況。

 

 

大贏小輸

在最好的 10 年表現中:

 


原型指數(14.4%

正2 槓桿(33.4%


 

2.32 倍的年化報酬率。

 

 

 

你可能覺得,不就 2.32 倍嗎?

大仁一樣試算給你看,10 年後會怎樣:

 


原型總報酬是 284%

正2 總報酬是 1685%


 

現在還覺得 正2 很糟糕嗎?

 

 

 

如果你投資 100 萬,10 年。

原型最大虧損是 22 萬,最大獲利是 284 萬。


正2 最大虧損是 64 萬,最大獲利是 1685 萬。

 

來,告訴我。

現在你有 100 萬,你會選擇投資哪個?

哪個才是「大贏小輸」的選擇?

 

追求爆擊

再來,看到論文的另外一份資料:

這張圖片顯示 30000 次的年度報酬率數據。

左邊紅色框,代表重傷(下跌幅度加大)

右邊紅色框,代表爆擊(上漲幅度加大)

 

 

在 30000 個單一年度報酬,上漲超過 100% 的次數:

原型只有 6 次


正2 有 1385 次

換句話說,原型指數很難吃到爆擊。

但 正2 機率高非常多。

我們只要吃到 1 次右邊紅色段,就直接賺爆了。

 

 

 


 

 

 

 

講一個真實案例:

如果你在 2010 年,買了 10 萬的 TQQQ(那斯達克指數三倍槓桿)

在 14 年後的今天,將會變成 1840 萬

完美爆擊!

 

 

 

 

 

 

但這邊也要平衡一下說法。

來看到單年度下跌 -10% 以下的次數:

原型指數只有 3937 次


正2 槓桿則是 7751 次

也就是說,正2 會面臨到更多的大跌,而且深度更深。

當下跌的幅度越大要漲回來就越困難。

這也是投資 正2 無法避開的難題。

 

 

 

不過,還記得前面提到的「大贏小輸」嗎?

輸的時候,可能是輸 10%

贏的時候,是贏 100% 甚至更多

 

 

槓桿 ETF,就是帶來這種可能性的存在。

你可以選擇更安穩的原型指數,但這並不代表 正2 一無是處。

在投資組合配置槓桿 ETF,絕對是非常合理的選擇。

尤其是對本金不高的族群,正2 的上漲爆擊很有幫助。

 

 

用資產配置的角度思考

在討論槓桿時候,我很想導正一個觀念,就是將 正2 視為配置的一環。

不用歐印,也不用 50/50 策略

但配置一點 正2,並不是多愚蠢的作法。

 

奇怪的是,許多人在談資產配置時,連黃金跟比特幣都能拿來討論了。

結果講到 正2 就是邪魔歪道?


彷彿只要投資槓桿 ETF 的人,都是壓身家歐印。

再質押,開爆槓桿。

把所有 正2 投資者都當成笨蛋。


這種偏激的看法,是我最看不下去的。

 

 

 

投資就是面對不確定性的決策。

沒錯,槓桿 ETF 確實存在更多不確定性。

但這並不代表它不能做為資產配置的一環。

 

例如,你可以選擇配置 10% 的 正2

讓自己的投資組合多出 10% 資金的彈性空間

這樣並不會讓你整個資產配置毀掉,不可能的。

 

但很多人的世界,好像只有黑與白。

只能在原型指數,跟 正2 之中挑選一個。

投資視野不需要這麼狹隘吧?

 

 

 

前面提到,2010 年投資 10 萬的 TQQQ

現在變成 1840 萬。

這難道不值得嘗試看看嗎?

就算運氣不好,你最多也只損失 10 萬不是嗎?

 

 

配置一點槓桿 ETF,並不是什麼愚蠢的行為。

我誠心建議你,從非黑即白的世界中離開。

你會看到更寬廣的投資思維。

 

結論

最後,大仁為你做重點整理:

一、論文資料顯示,正2 報酬只有原型的 1.4 倍。


二、但沒告訴你的是,1.4 倍的年化報酬率,長期來看會超過 2 倍的總報酬。


三、論文資料顯示,正2 最大虧損會是原型的 4 倍。


四、但沒告訴你的是,最大虧損跟最大獲利,兩者其實是「大贏小輸」的賭局。


五、正2 的大漲次數,比原型指數多非常多,這將帶來上漲段的「爆擊」。


六、不要非黑即白,槓桿 ETF 可以做為資產配置的一環。

 

 

 

希望你看到這邊,有對槓桿 ETF 改觀。

如果沒有,也沒關係。

至少要明白,槓桿 ETF 就跟黃金、比特幣、甚至是其他收藏品一樣。

做為資產配置的一環,都是合理的。

 

如果有一個人跟你說,槓桿 ETF 從各種角度來看,都不值得投資。

那你可能得想一想,這種說法是否真的合理了。

 

畢竟,就像《致富心態》的作者,摩根豪瑟說的:

「這個世界,沒有人真的是瘋子。」

 

槓桿投資者,當然也不是。

 

 

 

 

 

 

 

 

 

 

 

 

 

延伸閱讀:正2槓桿ETF的配置優勢:打破傳統思維的枷鎖

 


相關文章:

用生命週期投資法(Lifecycle investing)做到真正的長期投資

最符合人性的投資策略-「50:50」資產配置法

50/50槓桿投資法,面對金融海嘯的表現如何?

各資產類別/組合的蒙地卡羅模擬結果分析(作者 Peta Hung)


對槓桿思維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臉書社團一起討論:社團連結

也可以參考大仁的最新作品:《槓桿 ETF 投資法

/tmp/phpLyTJr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