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的財富陷阱:薪資和房市的雙重困局

在上一篇文章《房貸政策調整:槓桿降低與財富重新分配的衝擊

大仁談到目前的政策方向將會「均貧化」

你可能不明白為什麼。

沒關係,這篇會跟你說真正的原因以及解法。

讓我們先從「最低工資」談起。

最低工資法

講到薪資,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收入停滯」。

沒錯。

因為以前沒有法規,所以沒有標準參考。

 

但,現在不同了。

2023 年底,有一個新的法規叫做《最低工資法》。

它會讓最低工資不停上漲。

注意,是不停上漲。

 

 

 

根據《最低工資法》第 9 條:

最低工資之審議,應參採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擬訂調整幅度。

前項審議,並得參採下列資料:(參考下面圖片)

 

 

 

 

你會發現根據上面 10 項審議,再加上物價指數。

兩者結合來看,最低工資就是不停上漲這條路而已。

 

 

 

來看看歷年的基本月薪跟基本時薪。

 

 

 

 

你會發現從 2012 年開始,每年幾乎以 4% 的幅度往上增加。

短短 13 年。

基本時薪從 98 元,跳到將近翻倍的 190 元。

 

 

若接下來每年都依 4% 調整。

你知道 30 年後的最低工資多少嗎?

來,直接看數字。

 

 


 

 

基本時薪,在 2025 年是 190 元

在 2054 年,將會變成 727 元

對,你沒看錯。

最低時薪一個小時就是 727 元

 

 

 

 

最低月薪呢?

那個時候,路邊隨便一間便利商店的員工。

月收入會是 7.5 萬

 

 

 

在過去,你可以認為薪資停滯。

但在制定《最低工資法》的現在,你最好相信底層的薪資是會上漲的。

 

30 年後。

台灣最低的月薪有可能超過 7 萬

最低時薪有可能超過 700 元

這就是最低工資法帶來的影響。

 

 

 

你可能覺得那又如何,跟我有什麼關係?

嗯,關係可大了。

因為最低工資的上漲,將會快速縮小勞動階級與中產階級的差距。

 

 

中產悲歌

下面我們將分兩個階級來看。

分別是(3 ~ 4 萬)的勞動階級。

以及(4 ~ 10 萬)的中產階級。

可以參考表格:

 

 

 

現在的勞動階級以月收入 4 萬來看,跟中產階級並沒有差異太大。

不過,若結合《最低工資法》來看,我們將會發現一個很可怕的事實。

 

勞動階級的收入,會隨著最低工資法自動成長。

也就是說,他們不用變得更專業,也不用學會更多技能。

只要物價上漲,他們的工資就會每年上漲。

 

但對中產階級是這樣嗎?

不,並沒有。

最低工資上漲,反而對中產階級造成傷害。

簡單講兩點:

 

 

 


 

 

一、勞動階級與中產階級的收入差距減少

勞動階級每年調漲 4% 的薪資,中產階級並無法得到這個好處。

因此,兩者之間的收入將會不斷拉近。

有句話叫做「不進則退」。

當你的收入停滯,而別人的收入增加,你就是降低了。

 

 

 

二、工資上漲,讓物價上升

你可能覺得工資上漲很不錯,但我們試著想一下。

如果你是老闆,底下的工讀生時薪不斷增加。

現在每小時至少要 190 元,接下來還會更高。

你要怎麼辦?

 

沒辦法,只能將增加的薪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所以,你將會看到物價進一步成長。

然後成長的物價,又更進一步推動最低薪資。

變成工資的上漲永動機。

 

 

然後誰損失?

那些薪資沒有上漲,但物價上漲的中產階級損失。

人家每年薪資調漲,而你卻薪資凍漲。

還要支付越來越高的物價。

 

這不是中產悲歌,什麼才是?

 

均貧化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重點。

當你了解最低工資成長,對中產階級的傷害以後。

讓我們結合房貸政策,你將會看到一個非常驚人的事實。

「均貧化」正在發生。

 

 

大仁在這邊列出三點,你可以參考看看:

一、勞動階級的收入將會不斷逼近中產階級。


二、房貸政策的改變,沒房的首購族,買房變容易。


三、中產收入受限,買房也受限,結果就是均貧。

 

 

一、勞動階級會不斷逼近中產階級


這點前面說過了,中產階級的工作大多跟最低工資無關。

上不去,下面的人又追上來。

最後結果,就是雙方差距越來越近。

 

 

二、沒房的首購族,買房變容易


台灣有 75% 的人資產都是房地產。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是靠持有房地產才變有錢的。

 

而目前的政策就是降低第二房的貸款成數。

然後推出有利於首購族的政策(例如新青安 2.0)

兩者一起看,答案很明顯了。

現在就是讓中產階級無法輕易買第二房,然後讓勞動階級有機會買到第一房。

 

 

你可能有疑問,這樣的收入怎麼可能買呢?

可以的。

你回想一下前面提到的最低工資成長。

當 30 年後,一個便利商店員工月收入可能超過 7 萬

你認為要買一間 1000 萬的房子很困難嗎?

 

再加上新青安等首購政策的助攻。

現在是額度 1000 萬,未來會不會變成 1200 萬,1500 萬?

我告訴你,很高機率會。

最低工資可以每年 4% 的幅度增加,貸款額度往上調整有什麼難的?

 

「最低工資成長 + 有利首購的貸款條件」

你把兩者合起來看,就會得出「趕快買房」這個結論。

也就是說,沒房的,快上車啦。

政策都這麼明顯了,你還要對著幹,就別抱怨自己永遠只能待在勞動階級。

 

 

三、中產收入受限,買房受限,結論就是均貧


看完上面,你會發現不管是「最低工資上漲」,或是「新青安 2.0」

這些都是有利於收入較低、沒有房產的勞動階級。

 

當底層的收入不斷增加,而且開始慢慢買房的時候。

中層的人收入停滯,想買第二房也受限。

結論就是均貧化。

偏中下層的中產階級,將慢慢淪為勞動階級。

 

以前是有幾房以後,可以快速累積資產,脫離中產階級。

現在是有房,也是貧。

為你開槓桿的路(貸款成數)被封住了。

 

就像賽跑。

中產階級本來好不容易跑到前面,準備衝向終點了。

結果政策「啪」的一聲,把你擋下來,要你等等。

給後面的人,多一點時間追上來。

 

 

 


 

 

 

有個笑話是這樣的:

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一隻熊,其中一個人立刻開始換上跑鞋。

另一個人驚訝地問他:「你怎麼換跑鞋?你不可能跑得比熊快!」

換跑鞋的人笑著說:「我不用跑得比熊快,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原本的中產階級,還有希望進一步往上跨越。

現在沒了。

他們只能等待底層的人穿上跑鞋,一步一步追上自己。

然後,一起被熊吃掉。

 

 

解決方法

中產階級過去可以透過買房,累積到可觀的資產。

現在難了。

面對這種困境,我們有三條路可以選擇:

一、多元化收入。


二、學會投資股票。


三、提早運用人力資本。

 

 

一、多元化收入


除了原本的工作,可以試著探索其他的可能性。

利用下班後的空閒時間,試著增加專業或開發副業,進而提高收入。

這點不細說,你自己想辦法。

可以參考「成長系列」去激發靈感。

 

 

二、學會投資股票


簡單好懂的房地產被封住了,接下來的首選就是投資股票。

相信我,投資不難,只要你學習正確的觀念。

大仁有整理「投資系列」,以及投資書單,請花時間耐心閱讀。

 

千萬不要說什麼「我看到書就想睡」。

請記住,熊快追到你了。

而你旁邊的人已經換上跑鞋。

你沒有時間怠惰。

 

 

三、提早運用人力資本


既然房地產不能槓桿,那我們就從別的項目下手。

請擺脫你對槓桿的負面偏激印象,增加你的認知。

可以從「槓桿系列」開始讀起。

理解生命週期投資法的概念,理解人力資本跟金融資本之間的關係。

 

試著從原本的房產,增貸出來投資。

或是用信貸,提前轉換你的人力資本,盡早投資。

當勞動階級不斷以最低工資追上你的時候,你能做的,就是開啟外掛

將你的人力資本,提早拿出來使用。

 

別人還在慢慢等工資上漲的時候,你直接把未來幾年的工資先行透支。

記住,讓未來的你,幫助現在的你

 

 

結論

最後,大仁幫你做重點整理:

一、最低工資法,會讓勞動階級的收入每年成長約 4%


二、中產階級無法得利(物價上漲 + 薪資停滯),反而會因此受損。


三、當勞動階級開始買房後,被封住槓桿的中產階級,將會陷入均貧。


四、解決方法是:多元化收入、學習投資股票、提早運用人力資本。

 

 

 

最低工資法和房貸政策,讓中產階級面臨收入停滯和買房困難的雙重壓力。

但,危機往往伴隨機會。

當某些人被世界洪流給沖走的時候,有一些人可以抓住機會,往上攀登。

 

就大仁的觀點來看:

當房地產的槓桿效益逐漸消失,擁有正確投資觀念的人。

將有機會站上財富階級的更高峰。


當大多數人陷入薪資停滯時,那些敢於提早運用人力資本的人。

將迅速拉開與他人的資產差距。

 

 

要選擇成為哪種人,就看你自己了。

 

 

 

 

 

 

 

 

 

 

 

 

延伸閱讀:房貸政策調整:槓桿降低與財富重新分配的衝擊

 


相關文章:

擁有「成長型心態」的人,會自己找到人生的出路

掌握槓桿思維:為什麼借貸是你的理財進階關鍵?

為什麼別人買房比你賺更多?因為你沒有做到「保持槓桿」

破解買房迷思:你為何需要支付更高價格買房?


對槓桿思維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臉書社團一起討論:社團連結

也可以參考大仁的最新作品:《槓桿 ETF 投資法

/tmp/phpLyTJr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