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人要把女兒嫁到遠方?別讓子女為你的不幸買單

「為什麼要把女兒嫁到遠方?」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這本書中提到:

印度農村父母有個奇怪的做法,他們會將女兒嫁到很遠的地方。

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女兒,就會分別讓她們嫁到不同方向的村子。

 

你一定覺得很奇怪,依照現代人的觀念來說,結婚應該盡量找近一點的。

甚至最好是在同一個地區,這樣逢年過節就不必舟車勞頓了。

但為什麼印度父母跟我們的想法不同?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把女兒視為一種「避險」的手段。

女兒的婚姻,就是他們的保險。

/tmp/phpeZzW4c

嫁遠,是為了避險

作者提到,古代農業社會完全是看天吃飯。

如果不幸發生旱災、水災、蝗蟲、瘟疫、地震等事故,都可能讓農作物嚴重受損。

一旦採收受到影響,生活就有可能過不下去。

這樣等於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風險無法分散

但農業社會難以輕易離開耕作的地方,也沒有保險可以轉移風險,這該怎麼辦呢?

 

於是他們想到了,用女兒的婚姻做為保險。

災害可能隨時發生,但不會發生在「所有地方」。

如果將女兒嫁到遠一點的村子,萬一自己家鄉發生災難,還可以跟親家求援。

原本的風險很集中,現在透過婚姻將風險分散到別的村子。

 

讓女兒嫁遠一點,使農民的生存率提高,不會因為連續發生的災難而無法存活。

女兒的婚姻等於是他們的保險。

倘若真的有突發事故,彼此都能互相照應。

印度農村外嫁女兒的平均距離為 30 公里,遠一點的甚至有 50 公里。

距離越遠,分散風險的效果越好。

 

犧牲自由,換來的保險

利用女兒的婚姻做為避險的手段,可以大幅提昇整個家族的存活率。

但,這個代價是以犧牲女兒的自由得來的。

這其實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也許她有自己喜歡的對象,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

卻因為家裡沒有保險,沒有其他避險的選擇,只好讓自己成為保單。

 

古代農業社會這麼做,是迫於當時的環境跟條件不允許。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將女兒的婚姻視為一種防範風險的手段。

但是,我們已經進入現代社會,應該不會再有這種事情發生了。

是吧?

 

讓我們回憶一下:

你身邊有沒有因為要照顧父母,而終身未婚的朋友或親人?

大仁就看過很多真實案例,因為父母的各種問題,也許是欠債,也許是生病意外。

總之,最後只剩下他能夠照顧父母。

 

但因為收入不高,光自己生活就很緊繃了。

現在還要照顧父母等於是雪上加霜。

有許多人就是因為父母的關係,不敢,也無法邁入婚姻。

他們認為負擔已經夠重了,因此不想拖累對方,也無法給予更多的承諾。

 

身為父母的那些人,確實是得到照顧了。

但那些照顧者,他們的幸福,他們的自由呢?

通通不見了。

他們的犧牲,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另外一種保險。

差別在於,這次他們沒有被嫁到遠方,而是直接綁死在身邊。

/tmp/phpcyLgqr

誰來買單?

大仁很喜歡「買單」這兩個字。

為什麼?

因為出去吃飯一定要有人買單,沒有免費這種事情。

那問題來了,你跟家人出去吃飯,身上沒帶錢。

飯吃完,誰買單?

當然是家人,難道是口袋空空的你嗎?

 

很多人就像上面的例子,身上沒有任何錢還敢去吃飯,然後將買單的責任通通丟給子女。

自己沒錢就算了,負債累累就算了,把身體搞壞就算了。

如果你自己有本事承擔,那還沒話說。

但問題是這些人都是沒錢的人,他們沒錢,只好雙手一攤望著子女。

子女能怎辦?只能買單。

父母的錯,他們負責。

 

「沒保險意識的人,就是沒責任感的人。」

如果你今天生病出事,有保險的話,買單的人就是保險公司。

但這些不負責任的人會買保險嗎?不會的。

他們心想我沒那麼倒楣,反正出事有人扛,有人會幫我負責。

結果就是把子女拖累下來。

說好聽是養兒防老,說難聽就是把子女當成保險備胎。

保費就是由他們的青春年華支付。

 

有錢,才有自由

另外一篇研究發現,印度的富裕家庭不會把女兒嫁得很遠。

為什麼?

因為他們不需要把女兒當成保險,不需要靠女兒的婚姻來避險。

他們自己本身就擁有足夠的財富可以去面對風險。

其他貧困家庭因為沒錢,沒辦法這麼做,只能把女兒嫁得越遠越好。

 

風險必然存在,問題是你有什麼手段可以解決?

富人有很多錢,他們的金錢就是最佳避險工具。

而我們大多數人不是這樣,我們沒錢,至少沒有足夠多的錢可以應付風險。

/tmp/phpRFOoJT

 

 

 

但是,我們可以利用保險。

我們可以透過少許的保費,來轉移巨大花費的醫療風險。

你的生病花費不用孩子們支付,而是由保險公司支付。

子女不必犧牲自己的生活來照顧你,他們可以有自己的日子。

 

印度富裕人家告訴我們,有錢,你就不必委曲求全。

有錢,你就可以讓自己活得更灑脫一點,可以讓子女活得更快樂一些。

因此,投資理財是重要的,要多閱讀理財相關知識的書籍,你得準備好未來需要應付緊急情況的資金。

同時,在累積資產的過程中也勢必要有保險作為你的盾牌,預防還沒存到錢就被風險給吃光了。

 

風險無處不在,總有人要為風險買單。

差別在於,以前的人沒有保險,只能選擇自己或子女承擔風險。

但,你已經活在現代社會了。

現在的保險制度非常發達,不要再讓子女為你的不幸買單。

要買單,就讓你的理財資產去買單。

要買單,就讓你的保險公司去買單。

 

結論

最後,重點整理:

一、印度農村家庭將女兒嫁很遠,是為了防範災難時的避險手段。


二、女兒的婚姻,成為家族平安的犧牲品。


三、你自己的風險,不該由子女替你買單。


四、你可以透過投資理財變有錢,也能透過保險去轉嫁風險。


五、做一個負責任的父母,讓子女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大仁在寫這篇的時候其實感嘆萬千。

因為想起太多人被父母當成「保險」的案例。

這些事情明明就是可以由保險公司去解決的,結果卻讓子女淪為擦屁股的人。

如果你事前做好財務規劃,做好相關的風險管理。

那麼子女就可以去做他們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因為顧慮到父母不敢行動。

/tmp/phpQZAHzr

 

 

你應該讓子女擁有獨立自主的人生。

而不是把他們當成自己吃霸王餐後,會在後面付錢買單的傻子。

不要把自己的問題丟給別人,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吧。

 

 

 

 

 

 

 

 

 

 

延伸閱讀:人生是一場接力賽,貧富差距就是你親手拉開的

 


相關文章:

用客觀保護自己,用樂觀改變人生

從大富翁遊戲學習:沒錢,是因為你沒有餘裕

你要當繳保費的人,還是繳醫療費的人?

你幫小孩子買保險是為了保障需要,還是為了你的「自我炫耀」?


對槓桿思維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臉書社團一起討論:社團連結

也可以參考大仁的最新作品:《槓桿 ETF 投資法

/tmp/phpLyTJr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