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為什麼保險公司,不會在「投保時」就調閱病歷?

【觀念分享】

有網友在《【網友詢問】「乾燥症」申請重大傷病險,保險公司調閱病歷合理嗎?》中留言:

要「誠實告知」,這樣的定義很模糊,因為有時連自己都搞不清楚是什麼病。

「調閱病歷」既然是保險公司的「調查義務」,那麼應該在投保前,調閱病歷之後,沒問題了,再讓人投保。

而不是收了兩年的保費,等出險才説沒誠實告知,這樣很冤枉。

/tmp/phpB7SEDW

大仁回覆

首先,關於這個問題在《【調閱病歷】是你要去申請,還是保險公司負責?》有談過。

接下來就再講深一點,讓你了解為什麼「投保時」調閱病歷,是一件「不合理」的事。

 

保險的構成:

保險是一種大家「合力協助」的行為。

你出一點、我出一點、他出一點,大家都出一點小錢。

等哪天有人不幸發生事故,這筆由小錢聚集起來的大錢,就可以幫助不幸之人渡過難關。

其他平安沒事的人,就把這筆小錢,當成是去廟裡拜拜的香油錢,錢投進去,平安無事就算了。

/tmp/phpjdakg4

 

好了,來講重點。


你認為保險業務人員的佣金,從哪裡來的?

你認為請精算師去計算保費的薪水,是從哪裡來的?

你認為審核保單的核保人員,他們的薪水,從哪裡來的?

你認為保險公司製作保單的相關成本,從哪裡來的?

你認為保險公司給你的保險理賠金,從哪裡來的?


答案只有一個,就「從你繳的保費」而來的。

保險不是慈善事業,它是一種商業行為。

利用大家所繳的保費,交給保險公司這個中間人去做把關。

 

保險需要成本:

一份保單要成立,所需的成本,都是從「保費」而來的。

每多一些成本,最後需要繳交的保費,就會高一些。

 

一份保單要交到你手上,會經過好幾個步驟。 

每多一個步驟,就會多浪費一點費用,這在股市用語叫做「摩擦成本」

形容投資過程中,頻繁的買賣股票,所支出的高額手續費用(股票買或賣都需要手續費)。

/tmp/phpRijFbV

你希望保費多一點,還是少一點?

保險也是一樣,每經過一個步驟,就摩擦一次,成本就增加一些。

就這樣摩擦、摩擦、摩擦,你要繳的保費成本就越擦越高。

 

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會希望摩擦成本高一些,還是低一些?

還是不明白,大仁就再直接一點,你希望繳交保費高一點,還是低一點?

應該沒有人希望繳交的保費「越高越好」吧?

 

調閱病歷的成本:

好,講了一大串,可以講到核心重點了。

既然我們都能夠認同,減少摩擦成本,可以降低成本,使保費降低。

那麼「調閱病歷」這件事情,你認為是提高成本,還是降低成本?

 

「每一件」都要「投保時就調閱病歷」。

OK,非常理想,這樣絕對大幅減少任何後續的爭議。

因為投保時,就已經將每個人的病歷確認完成(這句話看仔細喔),所以也不會有任何帶病投保,以及不實告知的情況。

不過大仁要提醒你,幻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如果實務這麼運作,結果會是如何呢?

/tmp/phpoFXPzZ

「投保時」調閱病歷要多少成本?

目前實務上保險公司是如何調閱病歷的?


(1)先從健保紀錄查詢,你在哪間醫院有就醫紀錄。(不然要台灣每間醫院都調閱嗎?)

(2)再去那些醫院,做進一步的病歷調閱。


每一間醫院調閱的成本不要多,一份「1000 元」就好。

假設,平均每個人有五間醫院的就醫紀錄,那就是「5000 元」成本。

請問這些成本誰要付?

嗯,前面說了一大堆,你知道誰要付了,就是要求「投保時」要調閱病歷的人。

 

看到這邊你覺得如何?原本不需要調閱病歷,你我就不需要負擔這些錢。

現在因為要調閱病歷,保費成本一下子就堆高上去了。

/tmp/phpNDG62A

投保人數的影響

如果保費變高的話,投保的人會變多,還是變少?

 

投保的人變少會怎樣?

不會怎樣,就是保費要再調更高而已。

因為可以分攤的人少了,自然每個人就要多出更高的費用,才能撐起整個保險制度。

 

更別說一堆會抱怨「為什麼買個保險也要調查病歷?」的人了。

連理賠調閱都怨聲連天了,你覺得投保時就調閱,會有多少人 7PUPU?

(延伸閱讀:【網友詢問】口腔癌申請理賠,才發現口腔檢查異常沒告知,該怎麼辦?

/tmp/php0ZYH5o

投保者的權益?

接下來要談到更嚴重的,就是「不太健康的人」,難道就沒有投保的權利嗎?

這不就跟身心障礙者目前遇到的困境相同?

(延伸閱讀:對「身障者」不公平拒保?金管會直接開罰!

 

大仁知道有許多人因為一點小病,就面臨被拒保的情況。

特別是那些因為失眠曾看過精神科的,絕對感觸良多。

如果今天投保時,全面翻查病歷,會是什麼結果,你有想過嗎?

會出現一大堆「原本可以保」,結果一查就變成「拒保」的案例。

(延伸閱讀:【我有精神疾病,還能買保險嗎?】

/tmp/phpM9iXDo

 

你以為「投保時,調閱病歷」就可以避免爭議?

錯,這種作法只是犧牲更多人獲得保障的可能而已。

如果你曾經有因為一點小病,就被拒保加費除外,你就不會覺得「投保時調閱病歷」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更何況,目前要保書是採取「書面詢問」

也就是「有問的,你回答就好」,這樣已經將範圍相對縮減了(你不用什麼都寫上去)。

主管機關還對「詢問事項」有所限制,並不是保險公司「想問什麼,就問什麼」。

「書面詢問」已經是一種節省成本,又可以保護被保險人的做法。

 

如果「投保時調閱病歷」會變成怎樣?

你不用回答了,所有曾經的就醫紀錄通通交上來,你想想會有多少人被排除掉。

比起「書面詢問」,「投保時調閱病歷」才是對被保險人更不利的作法。

/tmp/phpD31lYW

保險公司難道沒想過這麼做?

當然有想過。

如果能夠知道被保險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那核保就可以更精準。

 

那為什麼沒有這麼做?

原因上面講完了,因為成本會增加。

 

那有沒有可以節省成本,又可以調閱病歷控制核保的方法呢?

有的。

目前「電子化」越來越進步,健保的健康存摺也非常完整。

如果日後出現「投保時,簽署同意調閱電子病歷」的文件,大仁也不會感到意外了。

如此一來保險公司就可以做到「精準核保」了(想到就興奮。我是指保險公司)。

 

你覺得這種「精準核保」對被保險人,是好還是壞?

現在已經快要有「理賠大聯盟」了,如果以後出現一個「核保大聯盟」的話。

請問,我們被保險人這邊有什麼聯盟可以撐場嗎?

/tmp/phppDQwUC

(延伸閱讀:淺談「保險理賠聯盟」可能帶來的利與弊

(延伸閱讀:讓我們一起打造,能夠改善資訊落差的「保險維基百科」

結論

那些認為,保險公司投保時應該先調閱病歷的人。

大仁教你一個好方法,絕對可以百分之百滿足需求。

那就是:「你在投保時,自己先把病歷調閱好,全部提供給保險公司」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心想:

「我又不是白痴,幹嘛要自己去花錢調閱病歷,還要將所有資料都交給保險公司啊?」

嗯,既然你會這麼想,那為什麼改成保險公司去調閱病歷(成本從你繳的保費支出喔),你忽然就覺得這個方法好棒棒了?

 

當然還有其他更多的細節,這邊就不多談了。

希望這篇能夠讓大家簡單理解,為什麼保險公司不會在「投保時調閱病歷」的一些看法。

 

好了,這篇文章就到這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系列:

【觀念】只要有理賠就是「好保險」?──你可能犯了「結果偏誤」 

【理賠爭議】實支實付的手術費用,為什麼無法全額理賠? 

【觀念】保險是你的盾牌,但你的劍呢?──患有「保險依賴症」的那些人 

90%的人都逃不過的三種「保險迷思」 

從電影《天外奇蹟》我們學到,原來「這件事情」比存錢還要重要 

/tmp/phpZTTLPK  /tmp/phpqESQU8  /tmp/phpk1JiHh


延伸閱讀:【關於保險經紀人公司?關於我是誰】

免費諮詢

未命名  7



訂閱《淺談保險觀念》,接收大仁的最新文章: 

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