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支實付要保多少才足夠?】──你永遠都保不夠

實支實付要保多少才足夠?

這篇就如同標題一樣,要探討「實支實付保多少才夠」這件事情。

因為大仁從以前到現在,已經被問過千百遍了,所以這篇就要來說明,「怎樣才算足夠」這件事情的盲點。

 

首先大仁要先說明,這篇的內容肯定有很多保險從業人員不認同。

但沒關係,正確的事情(至少我自己認為正確的)就是要說出來。

 

這篇內容很簡單,但觀念卻不容易打通。

希望大仁這篇能幫助那些對於實支實付該規劃多少的朋友,有些許幫助。

5

實支實付很重要,但是…

由於健保制度的改變,在規劃醫療險的時候,大家越來越重視可以理賠「自費」的實支實付。

這很好,大仁平時也非常建議把實支實付做為主要的規劃。

不瞭解實支實付的朋友,請參考這篇【實支實付:必看全攻略總整理】

 

BUT!最重要的 BUT 來了!

實支實付是有額度限制的,每間保險公司的上限也不一樣。

問題來了,要保多少額度的實支實付才可以?

1

像上面的例子,就是因為施行達文西手術,而高達 27 萬的醫療費用。

如果你的實支實付額度沒有 27 萬,超過的範圍就得自己支付。

例如實支額度只有 20 萬,那麼 7 萬元就得自己支出。

 

你規劃實支實付額度的標準是什麼?

大仁想先請你停下來思考一個問題:「你覺得實支實付要保多少額度才夠?」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你可以用自己已經規劃的額度回答,或是預想的額度回答。

想好了嗎?接下來大仁就要討論這個「盲點」了。

553

大仁每天都會收到許多的諮詢,其中一種就是:「大仁我要規劃實支實付,額度至少要 30 萬喔。」

這個時候我就會反問對方:「30萬這個數字是用什麼標準判斷的?」

通常對方會說:「就網路上建議的啊,說實支實付額度最好要有 30 萬。」

這時我會補上第二個問題:「為什麼不是 20 萬,也不是 40 萬,而是 30 萬呢?」

 

看到這邊,不知道你有沒有驚覺,「對吼,為什麼是 30 萬,而不是其他數字呢?」

也許你剛剛心理想的數字是 30 萬,50 萬,甚至是 100 萬。

但無論哪個數字,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會是這個數字,而不是其他數字呢?

/tmp/phpVePdYV

保障越高,保費越高

保險規劃是一種風險管理的方式。

而風險管理講求的是「用可以接受的保費,取得可以接受的保障」。

「保險就是要用最低的保費,買到最高的保障」反而是一種不完整的論述,關於這點大仁日後會再說明。

 

實支實付很好沒錯,但它也是一種保險,既然是保險就得付出應當的保費。

讓我們用一個很簡單的邏輯來思考,你投保越高的實支實付,當然就是得到越高的保障,沒錯吧?

但當你希望擁有越高的實支實付額度,相對的,就得付出越高的保費。

 

正確的保險觀念是,在我們風險承受能力低(還沒累積足夠的資產時),花少許的保費,去換取發生不幸事故的大保障。

然後趁年輕保費便宜的這段時間,盡可能的累積資產。

當資產累積越高,風險承受的能力就越高,就越不需要保險。

關於這個觀念,大仁建議你好好看看這篇《【想買定期險?你得知道這些事】

613

舉個例子,你認為郭台銘需要買醫療險嗎?

不需要,因為他的風險承受能力很高,醫療花費的風險對它而言根本無法造成損害。

但如果你不像郭董那樣有錢,當然就得依靠保險來轉嫁風險。

 

BUT!在規劃保險時,很多人沒想到的一個盲點就是:

當你在保險多支出一塊錢,相對的在資產就減少一塊錢。

支出越高的保費,就代表你更存不到錢,往後更無法擺脫對保險的依賴。

 

這個時候你肯定有疑問,大仁的意思是叫我不要買保險嗎?

非也,不用凡事都這麼極端,「不是別買保險,而是要買「適當的保險」。

也就是剛才大仁提到的:「用可以接受的保費,取得可以接受的保障」。


過高的保費,會讓人無法順利累積資產,擺脫對保險的依賴。

過低的保費,則會讓人在面臨風險時,無法順利轉嫁損失。


所以實支實付買太多跟買太少,都是不正確的。

/tmp/phpHqxmy4

所以實支實付要買多少才叫合理?

回到大仁開頭提到的例子,這個客戶因為看了網路上的建議,認為規劃 30萬才夠。

但卻從來沒有思考過「為什麼會是 30 萬這個數字」

 

思考這個問題之前,大仁要先說兩個重要的標準:


(1)保障(也就是實支實付的額度)

(2)保費(你每年該繳多少錢)


許多人在規劃實支實付,往往只看到「保障」這塊就熱情彭拜慷慨激昂,幻想自己以後生病就可以賠這麼多

這邊就要提到這篇重點了,你很重視保障我知道,但是「保費」你算過了嗎?

 

前面提到,保障越高,保費越高。

假設你規劃了 30 萬的實支實付額度,當然相對的就得支付保費。

如果你是看完許多理賠案例,衡量完應該要繳的保費以後,認為 30 萬是你可以接受的保費跟保障,那就OK。

但如果你只是看到 30 萬的保障,而忽略了接下來要繳的保費,那就很不OK了。

/tmp/phpdROGNo

全家都買雙實支實付,要花多少保費?

許多人投保雙投保了雙實支還不夠,還想要有第三家,第四家實支。

這個時候大仁就會潑他們一桶冷水,讓它們冷靜一下。


 

71292210_1312035005587218_7803837559720640512_n

上面的例子,已經投保了三間實支,還要打算投保第四間。

當你買了這麼多實支實付,覺得「保障」很足夠的同時。

大仁會建議你冷靜下來想想「保費」是否支出太多了。

 

以一家四口(爸媽子女)而言,每個人都買雙實支,整個家庭就投保了八家實支實付,付了八份的保費。

假設一份實支實付年繳 3000 元,這個家庭一年就得繳交 2萬4。

不把實支實付會隨著年齡漲價算進去,一年 2萬4,繳四十年就是 96 萬的保費。

 

我不知道這一家四口,四十年來自費會不會超過 96 萬。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一家人 96 萬的保障是註定要繳出去的了。

 

假設四十年下來總理賠金額為 150 萬。

光是雙實支實付的總繳保費,四十年來一家四口,就得支出將近百萬元。

你還想保到三實支,四實支嗎?那麼接下來又要繳多少保費呢?

/tmp/phpIR0ryU

保險是少數不幸的人獲得理賠

大家都知道保險是少數不幸的人理賠,而多數平安無事的人則繳交保費當平安符。

醫療自費的風險存在很可怕,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依照保險精算來看,買保險的大多數人繳交保費都是沒用到的。

但我們就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那不幸的「少數人」,還是幸運的「多數人」,所以才要買保險。

這個時候,大多數被保險人跟保險業務,都會朝著「少數人」的方向去思考。

 

訪間也不時傳出自費幾十萬,甚至五六十萬的自費收據都有。

但你是否該停下來想想,是否真的有需要因為害怕 50 萬的自費,而保到 50 萬的實支實付嗎?

 

如果整個家庭都保了 50 萬的實支實付,你又得支出多少的保費呢?

這時「保障跟保費」之間,是否已經失去平衡了?

628

 

保障與保費之間的平衡

實支實付到底該規劃多少額度,這個答案大仁沒有解答。

因為每個人的判斷標準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不同,無法一概而論出一個數字。

 

有些人可以承受 10 萬的自費,有些人可能連拿 2 萬出來都很吃力。

有些人認為一年實支實付保費 8000 元沒問題,有些人可能連 2000 都覺得太貴。

 

以大仁自己為例,投保了雙實支實付,合計 21 萬的額度。

一年繳交保費約 5000 元左右。

我自己認為繳交 5000 元換得 21 萬,是一個很合裡的數字。

 

有人會問說,難道大仁不怕超過 21 萬的自費嗎?

當然怕,但計算保障跟保費之間的平衡後,我認為這樣已經足夠。再高的自費,就風險自留,也就是自己支付。

並不是所有的自費都得全部保險理賠才叫做好的規劃。

 

如果你評估完,認為一年繳交 1 萬元保費,換取 30 萬的實支實付額度,是你可以接受的合理範圍,那就 OK。

千萬不要因為別人建議你該買多少額度,而去產生這個標準。

你的實支實付該買多少,是要從你的風險承受能力,跟願意繳交的保費去看待的。

延伸閱讀:《「保費跟保障」多少才夠?原來答案這麼簡單

/tmp/phpGq0fBo

也許你該聽點「陰性建議」

黑天鵝效應》的作者塔雷伯把建議分成兩種:陽性建議及陰性建議。

getImage

什麼是「陽性建議」

陽性建議是叫你「應該要去做什麼」的積極意見。

例如「實支實付要買多少額度」、「保險就是得買XX險才划算」。

 

什麼是「陰性建議」

陰性建議是跟你說「什麼事情不要做」的消極意見。

例如「不要花過高的保費」、「保險買剛好就好」。

 

大家很容易接受「陽性建議」。

拿保險舉例,如果有一個業務員說「實支實付就是要買50萬才夠」,這就是一種標準的陽性建議。

這種建議在遇到事故時,例如剛好就自費 50 萬,人們就會很有感覺,感謝這個陽性建議。

但如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大家也往往不會去怪罪這個業務。

 

而「陰性建議」就不一樣了,以這篇為例,陰性建議就是叫人「不要買太高的實支實付,要注意保費」。

這種建議在遇到事故時,就會很吃虧,人們會抱怨說:「為什麼當初要叫我不要買太高?害我現在賠不夠。」

但如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人們也不會因為平時省下了多少保費而感謝你。

/tmp/phpC500vM

所以對一個保險業務員而言,給予陽性建議,絕對是好過給陰性建議。


陽性建議發生事故時,就可以說「你看吧,就說要保高一點!」。

什麼都沒發生,也可以說「沒發生是好事啊,代表你平安啊!」。


陰性建議發生事故時,會被抱怨「為什麼當初建議我保少一點?」。

什麼都沒發生,人們也不會因為少繳的費用感激你。


所以大仁身為一個保險業務員,還提這篇陰性建議,實在是很吃力不討好啊~

 

但身為一個被保險人,你除了去思考自己是「少數人」的可能性以外,也得思考一下自己是「多數人」的可能性。

當你在思考實支實付保障多高之前,也記得思考一下保費繳交是否超出平衡。

在「保障與保費」之間試圖取得你可以接受的平衡點,這才是正確的思考方式。

/tmp/phpjDHk7V

結論

大仁這篇絕對不是想告訴大家保險不用買,也不是要說實支實付要繳很多保費所以不要保。

而是建議大家「保險買剛好就好」。

 

至於這個「剛好」該如何判斷,每個人能接受的範圍都不相同。

找出你自己能接受的合理範圍,保障可以接受,保費可以接受,那就是一個合適的規劃。

而不是「因為誰誰誰說要保這樣才夠」這種亂七八糟的標準。

 

這篇有許多地方還要詳細補充,就另外寫文分享啦!

希望這一篇能讓你多少對於保險規劃,有不同角度的看法。

 

「夠了」這兩個字,將是這個新時代的被保險人,最需要去思考的一件事情。

 

相關文章:

業務員跟我說實支實付只能買一家?這是真的嗎?

【什麼是健保227手術?什麼又是226處置】

為什麼省下保費,卻換來更大的風險?因為有些賭局,你天生輸不起

一家四口,年繳二十萬的保費,問題出在這一點

月薪 25 萬和月薪 3 萬,這兩種人的保險需求是不同的


回到首頁:請點這裡

部落格的使用說明:請點這裡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訂閱接收最新通知


大仁的出版作品:《淺談保險觀念

/tmp/phpJVPwFM

您可以由下列管道聯繫大仁:

/tmp/phpZTTLPK  /tmp/phpqESQU8  /tmp/phpk1JiHh

延伸閱讀:【關於保險經紀人公司?關於我是誰】

免費諮詢

未命名  7


訂閱《淺談保險觀念》,接收最新文章: 

/tmp/phpx9qpNc

8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