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額的迷思與真相:投資者不能忽視的事實

許多人剛開始投資都是選擇定期定額(也可稱為分批投入)。

當你手邊有一筆錢,但因為害怕投入後市場大跌,不敢單筆買進。

改為採取分批投入的方式,這就是一種定期定額。

未命名 12

 

大多數在說明定期定額好處時,都會提到「後續投入的資金,可以有效攤平成本」。

這點大仁也曾經說過,像是這篇文章《投資三十年報酬令人失望?長期思維是你的投資救贖》提到的觀點。

 

你不會因為一筆資金 30 年的報酬很糟糕,就老年就會流落街頭。

因為這筆資金只是你長遠的人生,無數次的投入裡頭,其中一次而已。

並不會因為這次的投資成效不好,而影響你整個人生的投資績效。

這也是許多人支持定期定額的理由,可以有效地解決「在最高點買進,結果遇到大跌」的不幸情況。

 

但是,這個世界是一體兩面的。

定期定額得到攤平成本的好處,也必然有它缺陷的地方。

這篇大仁將會告訴你,為什麼我認為定期定額不是最好的投資策略。

 

 

未命名

為什麼不喜歡定期定額?

你可能很好奇,為什麼大仁會認為定期定額並非是最好的投資選擇。

關於這點,我已經分享過許多文章:

 

有另外一位著名的指數投資者,他跟我的看法完全一致。

認為定期定額並不是一個好的投資策略。

他是《簡單致富》的作者,吉姆柯林斯。

1630680614 2693827615 g

 

他在書中列出 6 個理由,說明為什麼不喜歡定期定額的原因。。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這 6 個理由分別是什麼。

 

 

 

 

1. 股市下跌的機率低

你會選擇定期定額,而不是單筆投入,最大原因的原因就是擔心下跌。

買進以後,立刻遇到大跌,這是投資新手最害怕的事情。

所以採用定期定額,將手邊的資金慢慢投入,會讓人感到更安心。

不過,與大多數人認知有出入的是,股市下跌的機率其實不高。

 

以台灣股市(1967-2022)的數據來看:

56 個年份,僅 13 年下跌,機率只有 23.2%

你選擇定期定額,就是在參與勝率只有 23.2% 的賭局。

這看起來似乎不是一個聰明的決定。

1

 

 

 

 

2. 股市上漲的機率高

第二個理由跟第一個理由相呼應。

選擇定期定額,你會面對的是通常上漲,機率高達 76.7%

2 2

 

 

你原本打的如意算盤是,定期定額慢慢投入,遇到下跌還可以攤平成本。

但真相是,股市單年度上漲的機率高達 7 成。

你後續投入的資金,很高機率是買到更高的成本,而非更低。

你以為自己選擇定期定額可以攤平成本?

不對,因為股市漲多跌少。

你不只沒有攤平成本,還因為把資金延後投入,讓你的成本逐漸墊高。

 

 

 

 

3. 定期定額是一種擇時

第三個理由是,選擇定期定額投入的人,通常是因為害怕市場漲多了。

我現在分批投入,減少買在高點的風險。

這看起來像什麼你知道嗎?

擇時,挑選一個對的時機投資。

分批投入的背後的動機,就是想試圖挑選一個更好的時間點,再進場投資。

 

不過,如果你知道市場是高點還是低點,你又何必定期定額?

你直接在高點做空,然後等到低點,再歐印做多。

這樣不是比定期定額賺更多嗎?

我猜你會說自己做不到。

因為你就是不知道高點低點在哪裡,才會選擇定期定額的方式。

那麼,既然你不知道高點低點,你為什麼要選擇分批投入呢?

如果你真的是長期投資者,那你說的,應該要跟做的相符。

不擇時,單筆投入,然後期待股市的長期回報。

 

 

 

 

4. 保留過多現金,會影響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講求的是每個人找到自己能夠承受的風險,以及評估投資項目的未來報酬率,兩者衡量過後,決定出自己想要的投資組合。

站在資產配置的角度,你當然可以保留現金。

因為現金也是你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但是,因為害怕市場下跌而保留的現金,將會改變你的資產配置比例。

也就是說,你原本預期股票 50%,債券 50%。

但因為你害怕下跌,採取定期定額,結果你的資產配置變成:

股票 10%

債券 10%

現金 80%(為了後續買進所保留的倉位)

你會發現,這跟你當初要的資產配置完全不同。

為了定期定額而保留的過多現金,將會大大影響到你整個投資組合。

如果你已經確定自己的資產配置比例,那你應該直接投入該比例的資金,而不是保留一堆現金等待進場。

這既不符合資產配置的出發點,也讓你保留現金的作法來起來更很像擇時。

(再提醒一次,投資組合原本就有現金比例,跟害怕下跌而保留現金,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投資策略)

當你決定股票、債券、現金,各種比例是多少,那你直接投入該比例的資金即可。

不必再延後投入的時間,這會使你的資產配置形同虛設。

 

 

 

 

5. 定期定額可能讓風險增加

定期定額通常會面對「股市上漲」,而非「股市下跌」。

當股市長期向上的時候,你分批投入的時間拉得越久,那麼你後續買進的成本可能會更高。

 

以台灣股市來說:

選擇 1 年內分批投入,你將有 76.7% 會買到更高的價格。

選擇 3 年內分批投入,你買貴的機率會上升到 85.1%

從數據可以得知,當你分批投入的時間越久,你的成本可能會變得更高。

而更高的成本,代表更低的安全邊際,與更高的風險。

 

63

 

 

你可能想說,那我把分批投入的時間縮短呢。

例如,拆成 6 個月投入怎樣?

嗯,這看起來似乎可行,但還是沒用。

為你當初會選擇分批投入,就是害怕高點一次買進會虧損。

但你把分批投入的時間從 1 年縮短到 6 個月,其實跟你現在直接單筆投入的差異不大。

 

因此,定期定額的投資者將會面臨一個矛盾的處境。

時間拉長,買進的成本可能會增加。


時間縮短,又與定期定額想攤平成本的初衷違背。

所以說,與其去考慮你這筆資金要分成幾筆,分多久買進。

不如把你的眼光望向三十年後,成為一個長期投資者。

直接單筆投入就不用考慮那麼多了。

 

 

 

 

6. 你早晚要承受風險

最後一個,也是反對定期定額最有依據的一個理由。

許多人想靠定期定額,在面對下跌的時候可以有效攤平成本。

這麼一來,就不用去承受大筆資金忽然遇到下跌的風險。

但,這也是最多人會陷入的盲點。

 

因為不管你把資金分成幾份,分多久投入,你最終都會把所有資金投進去的。

再說一次,不管你把資金分成幾份,10 份也好,100 份也好。

就算你將資金分成 1000 份,最後還是會有一天你會投入所有的資金。

/tmp/phprwioDS

 

 

等到你所有資金都買完的那天,難道股市就不會有下跌風險了嗎?

不,下跌風險依然存在。

並不會因為你花了十年定期定額,這個風險就忽然不見。

選擇定期定額,只是延後你承受風險的時間而已。

 

下跌這件事情,是你早晚都得面對的。

既然如此,不如提早投入,還能夠拉長你的投資期間,進而提高勝率。

會認為定期定額風險比較低,只是你看太短期的錯誤幻覺而已。

 

大仁的看法

上面六點,就是吉姆柯林斯不喜歡定期定額的理由。

他的想法跟大仁一樣,傾向用資產配置的方式。

設定好各個資產的比例以後,直接將手邊的資金投入市場。

不需要去擔心短期的下跌,因為我們都是相信股市會長期上漲的投資者。

 

不過,這邊大仁要提出另外兩點。

生命週期投資法的角度告訴你,定期定額並沒有想像中安全。

(以下跟吉姆柯林斯無關,是大仁自己的觀點,特此說明)

 

 

 

 

1. 定期定額會遇到時間風險

很多人覺得定期定額很安全,可以慢慢投入資金,若用短期來看確實如此。

不過,只要定期定額的時間越久,你的風險就會越高。

不相信嗎?

來,讓我們看看定期定額的曲線。

通常會呈現一個從左下到右上的斜線。

未命名 13

 

 

你可能以為用定期定額可以解決所有的下跌風險。

不,事實不是這樣。

定期定額能解決下跌風險的時候,只在剛開始。

等你資金規模越來越大,定期定額的效用就會逐漸降低。

比方說,你目前資金規模為 30 萬,投入 3 萬,可以影響 10%。


當你的資金規模來到 300 萬,同樣投入 3 萬,只能影響 1%。

資金越大,定期定額的效用就越低,這也叫做「鈍化」。

 

 

「鈍化」是指剛開始定期定額,每筆投入資金都很鋒利,可以有效平均成本。

但等到你定期定額一段時間以後,資金變大了。

你後續投入的資金就會像一把用很久的菜刀一樣,開始鈍化,切不動。

這個時候,你將面臨更大的下跌風險。

 

還記得前面大仁提到,風險早晚都得承受。

定期定額最後也得面對這個現實。

然而最慘的是,定期定額往往會將這個風險留到最後。

也就是你本金最大的時候,需要面對最大的風險。

1666229256 3253612797 g l

 

 

你以為選擇定期定額能避開下跌?

不。

你雖然避開短期的下跌沒錯,但你同時增加了兩種更大的風險。


一、萬一股市持續上漲,你買進的成本會更高。

二、將投入的時間拉得越長,等於把應該承受風險的時間拉到越後面。


但越後期,你承受的下跌損失其實是更高的。

相對於老年時的下跌,年輕時的損失根本不值得一提。

年輕人資產 50 萬,下跌 30%,損失 15 萬。

老年人資產 500 萬,下跌 10%,損失 50 萬。

在我看來,定期定額就像是拖延症一樣,把不想承擔的風險,拖到以後承擔而已。

年輕人即使遇到大跌,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恢復。

但老年人可沒這個條件,這個年齡已經無法承受風險了。

既然風險早晚得承擔,年輕時承擔,總比退休前承擔好。

 

 

 

 

2. 提早投入,才能平滑風險

前面提到,定期定額會增加時間風險。

因為你的資金是慢慢投入,所以會呈現「頭輕腳重」的情況。

年輕時投資太少,老年時投資太多。

如果你採用定期定額,等於把風險留在最後階段面對,你應該不會想要這麼做。

1666229898 3896985582 g l

 

 

看到這邊可能會有人反應:


大仁,你說的我都知道,但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一般人就是用正常的工作收入,每個月好不容易才能擠出一點點錢。

就算我們想提早投資,也沒有資金可以投入。

所以,就算我知道定期定額是比較糟糕的選擇,但我們也只能進行「非自願性」的定期定額。


 

沒錯,對於一般人而言,就算你不想定期定額,最後也只能定期定額。

因為你無法真的一次把所有的資金單筆投入。

你得透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把你的人力資本(工作收入),轉換為金融資本(股票房子)。

年輕人的人力資本很高,金融資本很少。

要隨著年紀增加,才能逐漸把收入轉變為資產。

1674209905 3830061822 g l

 

 

你會發現上面人力資本跟金融資本,呈現一種非常不平均的狀況。

前期:人力資本太多,金融資本太少。


後期:人力資本太少,金融資本太多。

不管哪種,都過於傾向某一方的極端,這是我們應該避免的。

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在前期將人力資本,提早轉變成金融資本

這樣才能夠解決你「前期投入太少,後期投入太多」的問題。

 

要做到這樣,只有一個方法:「槓桿。」

你得使用槓桿,不管是「借貸」還是「投資衍生性商品」,你得讓自己前期的金融資本增加。

提早將人力資本,轉換為金融資本。

唯有這樣,你才能夠將時間的風險平均化。

 

既然定期定額的問題是「前期投入太少,後期投入太多」。

反過來說,你只需要在前期加大你投入的資金曝險即可。

這樣就會呈現一條更為平均的線條。

你會變成「前期投入較多,後期投入較少」的平滑曲線。

不再是「頭輕腳重」,而是「前後平衡」。

1666231294 2892496098 g l

 

 

關於這點,請參考下面文章有更完整的說明:

結論

最後,大仁為你做重點整理:

一、選擇定期定額,等於你看空股市,認為下跌的機率更高。

但這是錯誤的,因為單年度股市下跌的機率只有 23%。


二、認為定期定額可以攤平成本,這也是誤解。

因為股市上漲機率更高,單年度股市上漲的機率超過 70%,定期定額往往只會增加買入成本。


三、定期定額是一種擇時的心態,你認為股市高點到了,所以想延後投入的時間點。

但擇時通常只會得到更糟糕的結果。


四、害怕買進後下跌,保留過多的現金,這已經違背資產配置的初衷。

也代表你尚未成為真正的長期投資者(還在觀望短期報酬,就不可能看到長期)。


五、你將資金投入的時間拉得越久,你的成本就會越高(因為股市上漲機率,會隨時間會增加)。成本越高,你的風險就會越大。


六、就算是定期定額,也總會遇到把所有資金都買完的那天。

那一天到來的時候,股市還是會下跌,你還是得面對你一直不敢面對的風險。


七、定期定額最將所有時間風險都集中在後期,當你資金越大的時候,風險是越高的。


八、想要解決定期定額的風險,唯有提早投入。

在投資前期利用槓桿,運用生命週期投資法將時間的風險盡量平滑化。

 

 

好了,恭喜你看到這邊。

如果你接受吉姆科林斯提出的六點依據,以及大仁後續補充的兩點說明。

我相信這八個論點,應該足以讓你相信定期定額並非是最佳決策。

 

我知道許多根深蒂固的投資觀念無法馬上改變,但你可以慢慢理解。

一、從原本的定期定額,變成理解「單筆投入」才是勝率更高的決定。


二、不再害怕單筆投入,成為看向更長遠的長期投資者。


三、到最後,你將會意識到單筆投入依然存在缺陷。

從整個人生週期來看,此刻的單筆投入,只是你所有投入資金的某一次定期定額

即使你現在選擇單筆投入,依然還是定期定額(以整個人生來看)


四、為了避免風險集中在後期,我們得在「前期開槓桿,中期降槓桿,老年去槓桿」,才能有效平滑後期的曝險。

63 1

 

 

當你能依照上面順序一步一步走過來,就能理解為什麼要單筆提早投入了。

這個時候,定期定額不會成為我們的選擇。

我們剩下的選擇只有「單筆投入」,以及「提早 + 單筆投入」,這兩個選項而已。

 


 

許多人會說大仁你這種講法很正確,但不合理。

大多數人無法真的運用這種方式。

面對這種質疑,我通常會說這是認知不足的表現。

幸好,吉姆柯林斯也跟我的看法相同,他說:

要是你就是緊張大師,沒辦法遵循這樣的建議。

那麼一想到自己投資之後就會股市下跌的念頭,一定會讓你夜不成眠。

就去使用定期定額,反正也不會是世界末日。


不過,這就表示你是為了配合自己的心理狀態而調整投資。

而不是為了配合投資,而調整自己的心態。

 

說得真好。

大多數人會為了心態,去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

但如果你的投資決策太過保守,可能會反過來造成更大的風險(例如應該單筆投入時,你選擇定期定額)

面對心態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強認知

明白下跌是必然發生的,風險是早晚都得承受的。

要接受這點,才能不再懼怕投入資金後的短暫下跌,成為真正的長期投資者。

 

 

 

 

 

 

 

 

延伸閱讀:你的歐印,不是真的歐印!從生命週期法來看長期投資

 


 

相關文章:

單筆投入還是定期定額?由你的投資時間與認知決定

用生命週期投資法(Lifecycle investing)做到真正的長期投資

定期定額0050:猜高低點只會讓你錯失最佳投資機會

定期定額 vs. 單筆投入:0050 投資的最佳選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