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幫小孩子買保險是為了保障需要,還是為了你的「自我炫耀」?

倒楣的國王

在談保險之前,讓我們聊聊一則真實故事。

 


 

主角是英國國王,名叫查理二世。

他在 1685 年的時候不幸輕微中風。

當時的醫生找不到病因,但非常努力想要治療國王。

他們怎麼做呢?

首先放血 700 毫升(古代很常用這種放血療法,認為這樣可以把壞東西排出去),然後又給他吃有毒的金屬物,國王吃完狂吐。

醫生發現這樣不是辦法,每隔兩個小時幫他灌腸一次(就這樣灌了好幾天)

再將國王的頭髮剃光,拿著燒紅的烙鐵往頭皮燙下去,等結出水泡之後再將它擠破。

 

眼看病情仍未好轉,醫生就更賣力治療。

抓來一個犯人將他凌虐致死,然後把頭蓋骨打開,從裡面取出 40 滴液體,讓國王喝下去。

還找了一隻印度來的山羊,讓山羊吃石頭,再從山羊腹中取出石頭,將之磨成粉末,讓國王喝下去。

 

最後,經過這麼多治療,國王終於在四天以後死掉了。

也許你現在覺得這很可笑,怎麼會這種醫生,更扯的是有人願意接受這種治療方式?

但當時沒有任何一個人認為這種治療有問題,就連國王的家屬也認為醫生盡力了。

(要想到這麼多事情來治療也確實不簡單)

/tmp/phpUXnDrC

炫耀性救護

經濟學家有個理論叫做「炫耀性消費」。

意指有些人購買奢侈並不是為了實用性,而是為了炫耀。

比方說,有些人買千萬名車是因為他們認為這台車很實用嗎?

不,是為了炫耀。

 

《腦中的大象》這本書提出名為「炫耀性救護」的概念。

如果你身體不舒服去看醫生,等了兩個小時的門診,最後看到醫生。

醫生詢問幾個問題,簡單檢查以後跟你說:「沒事,你只要多喝水休息就好。」

你會怎麼想?

大多數人應該會覺得:「我等了這麼久,至少也開個藥給我吃吧?」

根據醫生專業的判斷就是喝水就好。

但你不信,非得要醫生開藥給你。

這就是一種「炫耀性救護」,你想吃藥的原因,只是你想「多做一點什麼」來讓自己安心。

 


 

《你有你的計畫,世界另有計畫》作者萬維鋼談到:

很多人覺得中醫不科學,但其實古老的西醫更可怕。

「放血」這種是基本款,甚至有拿蟲子來吸血的。

如果病情嚴重,還會在頭蓋骨上鑽孔,為了要將腦袋中的邪惡精靈釋放出。

 

你認為古代人真的沒人知道這種方法有問題嗎?

看到家人這麼痛苦,難道沒有半個人提出質疑嗎?

肯定有。

但他們基於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不能阻止這種荒唐的療法,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炫耀性救護」。

家屬一定得做點什麼來表示「自己盡力了」。

不知道有沒有用,但我有幫你找醫生治療。

雖然這個醫生在你的腦袋上面鑽了個洞,還把蟲放進去,看起來很可怕,但我還是想幫你。

你看起來病的更嚴重了,我想應該還要再做其他更特殊的療法才行。

就這樣,每個家屬都想表現自己有做事。

做越多越好,不管有沒有用,至少為你做了這麼多事情,你死了也不能怪我,我盡力了。

最後沒人責怪這些家屬,他們也不會責怪自己。

畢竟都為病人做了這麼多了,不是嗎?

(放血鑽洞找蟲,很累人的)

 

炫耀性保險

這讓大仁想到一個新觀點,叫做「炫耀性保險」。

很多父母在幫小孩子買保險,首重標準就是「保費高低」。

花越多錢,代表我越重視小孩,最好每年繳個 345678 萬。

 

保費越高,愛越多。

(保險業務員對你的愛)

 

但這些父母在花這麼高額的保費之前,有沒有仔細研究過保障內容。

他們知不知道保了什麼東西,遇到什麼事故時,會有多少的保障。

我敢跟你保證,有八成以上的父母不太清楚。

既然不清楚保障內容,你怎麼知道小孩的保障如何?

很簡單,這些父母有一個判斷標準:「保費越高,保障越高。」

看,多麼棒的標準。

花越多錢,代表保險越好。

(這麼簡單的話大仁就不需要寫這麼多篇文章了)

 

這些父母,有沒有跟古代病人的家屬很像?

你問他:「這醫生的療法有沒有效啊?」

哎呀你別問那麼細,我沒空研究,反正我都做了這麼多了,人死了也不能怪我。


換到保險,你問他:「這份保單的保障足不足夠啊?」

哎呀我怎麼知道,我每年付了那麼多保費,應該很夠啦。

瞧,你覺得這兩種人的想法跟作法有差別嗎?

完全沒有。

/tmp/php4sfq1f

 

進一步討論,很多父母想幫小孩子累積一筆教育基金時,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儲蓄險」

不,先等等。

在你想幫孩子累積教育基金之前,我建議你先教育一下自己的腦袋

在金融世界裡頭有非常多的選擇,想累積一筆資金不是只有定存跟儲蓄險。

當你增加自己的「財務智商」以後,你會看到其他更多的選擇,數不盡的機會成本。

 

你應該先增加自己的「可選擇性」

當你想幫小孩累積一筆錢,你唯一能夠想到的項目就只有「儲蓄險」的話,代表你的財商非常低。

你應該要同時想到好幾種投資方式可以達到目標,在從這些選擇裡頭挑出適合的,也可以由好幾個選擇組成一個大選擇。

如果你只想到儲蓄險,想不到其他的,那你應該擔心的不是小孩子的教育,而是你自己的教育。

 

別做「自我滿足」的事

當你做一個決定的時候,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有用。」

做有用的事情,不要做沒用的。

就像很多父母花了很多錢幫小孩買保險,結果保障內容亂七八糟一塌糊塗。

真的需要保險的時候才發現怎麼「沒用」。

這時父母也只能跟孩子說:「我都花了這麼多保費了,只有賠這些錢也沒辦法。」

 

「有沒有用」才是重點。

你不要做了一大堆沒用的事情,再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種話。

 

當你做的事情「沒用」,不管你花了多少時間精神與勞力,最後還是「沒用」。

既然如此,為什麼很多人要做「沒用」的事?

因為他們想得到的是一種「自我滿足」的肯定。

結果如何不是重點,重點是「我盡力了」。

拿小孩保險來說,你應該做的不是花大錢幫小孩買保險,在你買錯保險的前提下,你花再多錢都沒用。

就像小孩子不需要承擔經濟壓力,你卻幫他保了一堆壽險。

你繳了很多保費沒錯,但有用嗎?

沒用。

小孩子就算身故,對整個家庭的經濟根本就沒有影響(還是有啦,父母會少花很多錢)

/tmp/phpONTIy4

 

為了小孩好,你可以怎麼做?

你應該要花點時間去研究保險,知道現在市場上哪些保險商品比較有優勢,選擇哪個商品可以解決哪個問題。

大仁自己遇過很多認真的父母,他們花好幾個月的時間研究保險。

這些父母不只是為了「自我滿足」,而是真真切切的去做對小孩子有幫助的事情。

他們不會認為自己花錢就沒事了,他們更會花時間去瞭解保險,只為了給小孩一個真正「有用」的保單。

 

如果你是小孩,你會希望:

一、父母花大錢買了一堆「不知道有沒有用」的保單。

二、仔細做過功課以後,幫你挑選出「確實有用」的保單。

我想答案應該很清楚了。

 

結論

很多人會陷入「炫耀性」的各種迷思,認為「做越多越好」。

但這些人往往只是淪為自我滿足,而不是真的想找到解決的方法。

不是這樣的。

不要為了無謂的炫耀,而捨去真正有用的方法,本末倒置。

在人生其他面相也是一樣,不要去做一些看起來很勤勞的懶惰事(這又是另外一篇文章了)

 

生病,你會希望自己接受的是「有用的」治療。

 

保險,你會希望自己擁有的是「足夠的」保障。

避開炫耀性保險,避開任何炫耀性的想法。

做有用的事情,才有用(看起來很像廢話,但很多人參不透)

 

 

相關文章

以前買的醫療險沒有「產程遲滯」條款,這樣剖腹還可以申請理賠嗎?

「你不退佣金,我就找會退的業務買保險」你千萬別做會貶低價值的事

保險是「無用之用」(用不到,才是最好的保險)

你要當繳保費的人,還是繳醫療費的人?

如何在致命風險中「活下來」?你得為自己的人生買一個保險

回到首頁:請點這裡

部落格的使用說明:請點這裡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訂閱接收最新通知


大仁的出版作品:《淺談保險觀念

/tmp/phpJVPwFM

你可以由下列管道聯繫大仁:

/tmp/phpZTTLPK /tmp/phpWwBfS9 /tmp/phpqESQU8 /tmp/phpk1JiHh

延伸閱讀:【關於保險經紀人公司?關於我是誰】

免費諮詢

未命名  7


訂閱《淺談保險觀念》,接收最新文章: 

/tmp/phpx9qpNc

3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