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客觀保護自己,用樂觀改變人生

「人應該要客觀一點,還是要樂觀一點?」

在上一篇文章《為什麼保險業務員會規劃爛保單?》談到樂觀。

有許多朋友慶幸自己沒有被保險公司洗腦,成為一個樂觀笨蛋。

也有一些朋友認為自己就是客觀的看透保險業的險惡,才會離開這個行業。

 

面對現實生活,你應該選擇客觀,還是樂觀呢?

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談談什麼是「樂觀」。

 

樂觀主義者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


樂觀主義(另稱樂天派)指對一切事物採與正面看法的觀念。

不會想到一件事的缺點與瑕疵,永遠以正面的想法對待身邊的一切。


簡單來說,樂觀者會將事情想得很美好,想像未來發展一切順利,風險都消失,只有美好的可能性存在。

 

為什麼樂觀度前 10% 的保險業務員,可以帶來 88% 的業績量?

因為他們足夠樂觀,面對挑戰他們並不會擔心,就算被拒絕也只是走在半路而已,只要持續挑戰遲早都能成功。

這就是樂觀者的心態,什麼挫敗、失望、落寞對他們來說不存在。

只有正面的思考,美好的未來。

/tmp/phpr64OOa

你覺得這樣的樂觀心態太過極端嗎?

不,其實每個人的性格或多或少都擁有這種樂觀。

讓我們來看心理學的一個盲點:「樂觀偏誤。」

 

樂觀偏誤

以這次全球的疫情來說,為什麼還是有一堆人不戴口罩或打疫苗?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會那麼倒楣」感染上病毒。

即使真的不幸染疫,他們也覺得「自己很快就會復原痊癒」。

 

當你問他們這樣思考背後的依據是什麼,他們也說不出來,反正就是覺得那個倒楣鬼不是自己,而是別人。

瞧,這就是一種「樂觀偏誤」。

 

不幸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不會是我。

 

看到這邊,你有沒有覺得這跟某一種人很像?

沒錯,就是那些不買保險的人


 

以癌症為例,為什麼有些人不買癌症險,難道他們不知道癌症的可怕嗎?

他們當然知道癌症很可怕,也知道癌症可能會發生。

只是,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已。

任何一個不買保險的人,如果確定明年會罹患癌症,我敢保證他一定傾盡自己所有身家去買癌症保險。

那為什麼他現在不買保險呢?答案很簡單。

「因為用不到,那些可怕不幸的事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所以我不需要。」

 

每個抽菸的人都知道抽菸可能會得到肺癌,但那個人一定不會是我(繼續抽下一根菸)

這就是陷入「壞事都別人,好事都自己」的樂觀偏誤。

/tmp/phpH5lzde

既然如此,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客觀看待現實?

答案是:憂鬱症患者。

 

客觀的人,才能看見事實

羅伯法蘭克在《成功與運氣》這本書中提到一個實驗:

讓一群人玩遊戲,再請他們評估自己的分數。

實驗發現,正常人對自己的表現過於自信,若表現好就認為是自己的才能,若表現不好則怪罪遊戲設計。


而有另外一種人,可以正確評估自己的表現。

他們填寫的分數跟實驗人員評分的相同,這些人是憂鬱症患者。

 

憂鬱症患者比較不會受到樂觀偏誤的影響。

他們不會盲目地欺騙自己,能夠清楚看待自己與他人的表現,正是因為這種特質讓他們成為客觀的人。

另外有資料顯示:在美國,律師得到憂鬱症的人數,比其他職業高出 3.6 倍。

原因是律師這個職業得客觀評估證據,不能盲目樂觀。

倘若你對案件太過樂觀準備太少,就有可能被對方洗臉。

厲害的律師幾乎都是客觀的,盡可能做好所有攻防的準備。

越客觀的人準備越多,準備越多的人越有機會打贏官司。

 

所以說,客觀非常重要,重要到曾經救過我一命。

來看看大仁第一次進到保險業的故事。

 

第一次進入保險業

這個故事講過很多次了,我簡短說一下:


我當時剛退伍,在寶雅工作半年多。

有一天家裡的保險阿姨來增員我,找我進去保險公司做業務員。

她把未來講得很有「錢途」,我聽著聽著就覺得自己要發財暴富了(陷入樂觀偏誤)

於是就一邊工作,一邊準備業務員考試。

等考試通過以後,我馬上從寶雅離職,進入保險公司上班。

 

我那時認為自己要發達了,要橫掃千軍萬馬、大殺特殺、當百萬績優業務員了

結果,就是被現實生活狠狠地甩巴掌。

因為我對保險完全不懂,也不敢去找身邊的親友談。(我對自己不敢吃的東西,不會推薦)

還得每天經歷「勵志早課」的折磨。

我心想這樣下去不行,不到一個月,我就火速提出離職了。

 

我當時非常焦慮,每天都擔心不知道要去哪裡找客戶。

也煩惱沒有客戶就沒有收入該怎麼辦。

因為家裡還欠了兩百多萬的保單貸款,每年光繳交近 7% 的利息就要十幾萬(完整故事在這邊)。

我哪來的時間繼續浪費在這裡做無謂的幻想?

/tmp/phpDISE23

 

我當然可以樂觀幻想在保險業幹大事,但客觀的理性告訴我這樣不行。

就跟憂鬱症患者可以客觀地評估自己的表現,那時的我對這份新工作感到非常焦慮。

可能正是因為這種焦慮,才讓我擺脫樂觀,進入客觀的現實中。

 

那個時候,救我一命的是不是樂觀,而是客觀。

樂觀容易讓我們過度自信,導致小看風險就像我對保險業太樂觀,結果馬上就滅頂了)

而客觀可以讓我們理性評估情況,做出更好的準備(在保險業活不下去,就趕緊離開)

 

看到這邊,你是不是覺得「客觀」才是面對真實生活的解藥?

不,沒那麼簡單,如果你是一個非常客觀的人,很多事情會在開始之前就放棄了。

 

第二次進入保險業

離開保險業之後,我很不要臉的請求寶雅再次收留我。

幸好當時的主管還願意讓我回去,不然我短時間內可能也找不到其他工作。

如果,我一開始就知道保險業務員是那麼辛苦的職業,我會馬上放棄, 連保險業務員資格都不會去考,因為太難了。

樂觀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若你真的客觀看待,看清這個世界,你就活不下去了。

 

樂觀讓我勇於進入保險業,而客觀讓我重新回到寶雅。

看到這邊,你以為我要說樂觀不好,我們應該要客觀一點才對嗎?

不對,我要跟你說:

 

你應該要試著當一個樂觀的人。

 

因為只有樂觀的人,才能夠忍受這個世界的折磨,去挑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tmp/phpaqFlXi

在《獲利優先》這本書中提到一個故事:

有個新手去演說會場學習如何銷售,台上講師說:

「依照這種作法,80% 的觀眾在聽完以後都會購買。」

他努力抄寫筆記,然後依照學到的東西努力做。

一開始只做到 25%,他覺得還不夠,為了衝到 80% 持續做調整。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慢慢從 40%、50%,最後成長到 75%。

但後來不管他怎麼調整銷售技巧,都無法達到目標 80%。


有一天他剛好遇到這位講師,他興沖沖的跑去問對方:

「我怎麼努力都只停留在 75%,請問最後 5% 應該如何達到?」

講師滿臉訝異,他說:

「你以為我說的是80%?不,我說的是 18%。」

如果他一開始就知道「18%」這個客觀數字,那他就不可能做到「75%」了。

聰明人在一開始就放棄了。

而堅持到最後的,往往是那些樂觀到無可救藥的笨蛋幹出來的。

讓我們看看特斯拉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的故事。

 

改變世界的,通常是瘋子

馬斯克曾經在特斯拉最低潮的時期找過蘋果,希望蘋果收購特斯拉。

但蘋果的執行長庫克卻連見他一面都不要,直接將他拒於門外。

若當時庫克決定收購特斯拉,只需要付出目前 1/10 的價格即可,而他錯過了這次的機會。

1646380749 2886501525 g

但庫克做錯了嗎?

不,萬一當時特斯拉失敗了,這就成為一筆失敗的收購。

庫克應該是客觀地評估當時的情況,然後拒絕。

他也許沒做錯,但可能太客觀了。

 

這讓我想到蘋果的一則經典廣告:《Think Different》:

致瘋狂的人: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事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

你可以認同他們,反對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因為他們改變了尋常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向前邁進。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裡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

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如果,當時庫克能夠再樂觀一點點,結果會不會大不相同呢?

 

樂觀與客觀兼具

孔子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想跟老虎搏鬥,想徒步過河,死了也不會後悔的人,我不會和他一起共事。

我要找的人,遇到事情必定會小心謹慎,善於謀略的人。


 

第一次進入保險業的我:

就像赤手空拳就想跟老虎搏鬥,任何裝備都沒有就想橫越暴河,心中只有滿滿的樂觀,完全沒有審視真實的情況。

第二次進入保險業就不同了:

我在客觀上已經評估過困難跟風險,知道前方路不好走。

但我也願意接受這個風險,對未來抱持著一定程度的期待(不是空想,是有依據的)。

若在保險業再次失敗,我最多就是去尋找下一份工作而已,不打緊。

 

我的行動建立在不會死為前提,先講不傷身體再求藥效。

既然不會死,那就直接上。


那時的我,不是單純的樂觀,也不是單純的客觀。

而是在接受客觀的現實基礎下,去挑戰樂觀的未來。


 

後來的故事你知道了,就像馬斯克在遭遇拒絕後沒有放棄,持續將特斯拉改進,最終獲得成長。

我在經歷第一次的失敗之後,也終於在第二次幸運站穩腳步。

 

客觀決定一個人的下限,樂觀才能看出一個人的上限。

 

你應該用客觀保護自己的下限,不做無謂的空想。

在確保安全的同時,用樂觀來挑戰未來,才有機會突破你的上限。

用客觀保護自己,用樂觀改變人生。

 

結論

重點總結:

一、認為壞事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是一種樂觀偏誤。


二、憂鬱症患者反而可以客觀評估現實狀況。


三、盲目樂觀反而會導致失敗。(我第一次進保險業的慘例)


四、先接受客觀的現實,照顧好自己,才去做樂觀的夢想。

 

美國作家史帝芬金在《四季》這本書中寫道:

 

懷抱最好的希望,但預做最壞的打算。

 

「人應該要客觀一點,還是要樂觀一點?」

答案是:兩者兼具,先客觀,後樂觀。


面對人生挑戰,你得先用客觀保護自己,先讓自己活下來為首要目標。

不要成為神話故事中的伊卡洛斯,明知道自己的翅膀是蠟做的還要飛向太陽。

在不會死亡的前提下,你可以盡量保持樂觀。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說過:

 

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真相,卻依然熱愛生活的人。

 

你可以用客觀去看清生活的現實。

唯有樂觀才能讓你踏出舒適圈,去挑戰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走自己想像不到的路。

用客觀保護自己,用樂觀改變人生。

願你成為一個客觀與樂觀兼具的人。

 

 

相關文章

為什麼保險業務員會規劃爛保單?- 原因出在這一點

 

真正的長期主義者,都是有耐心等待的人

 

世界上最好的投資,就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 提供價值讓財富最大化

 

我在玩一場永遠不會輸的《無限賽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