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可以存到「零成本」?-最常見的投資盲點

 

為什麼投資那麼難?

因為涉及到人性,只要跟人性有關必然會產生盲點。

在眾多投資盲點之中,大仁最看不下去的就是「零成本」。

只要看到有人講「零成本」,我內心都會忍不住翻白眼。

 

拜託,真的沒有零成本,這只是你的投資盲點產生的誤區而已。

如果你堅信存股可以存到「零成本」,只要一直領股息就能「降低成本」。

這篇一定要看到最後,你就會知道自己陷入什麼樣的盲點。

/tmp/php5oUhG2

什麼是零成本?

「零成本。」

存股族經常提到這三個字,他們心想可以利用存股把成本變成零成本。

怎麼做?

 

假設,你持有一檔股票 10 元,每年固定配 1 元股息。

十年後,你領了十年的股息,總共 10 元。

於是你用 10 元的股息,買下第二張股票,現在你有兩張 10 元的股票。

這個時候很多人會說自己「零成本」了。

 

買入成本 10 元,加上領到 10 元股息,不就已經把成本賺回來了嗎?

當我長期投資,每年領到的股息都可以降低我的成本。

等成本變成零的時候我就不怕虧損了,因為成本是零嘛。

/tmp/phpxpvwf2

真的是這樣嗎?

零成本就不用害怕虧損了?

同樣用上面的例子。

你現在有 10 元的股票兩張,總共市值 20 元。

這時股價從 10 元,跌 50%,變成 5 元。

你的帳面價值從 20 元,跌 50%,變成 10 元。

你是不是損失了 50%?

是。

零成本有讓你跌比較少嗎?

沒有。

既然零成本不會讓你的股票跌少一點,那零成本有什麼意義嗎?

完全沒有。

只有你自己看了覺得「喔喔喔,我的股票零成本了」自爽而已。

 

很多人對零成本的迷思就是:「我只要放到零成本,接下來怎麼跌都沒關係。」

因為我已經零成本了,反正多出來的都是賺的,怎麼跌我都不怕。

這種說法就像掩耳盜鈴,以為把耳朵摀住聲音就不存在了。

以為成本是零,就不怕虧損了。

 

但真相是,不管你成本多少,下跌所造成的損失是扎扎實實的。

跟你的成本多寡一點關係都沒有。

假設,有個人投資一百萬,後來又賺到一百萬,他說自己零成本了。

就在這個時候,不幸虧損五十萬。

他說:「沒關係,反正我零成本不用怕。」

 

損失五十萬沒傷到成本 = 我是零成本,所以沒有損失。

你應該覺得這人腦袋秀逗吧?

損失五十萬就是損失五十萬,不會因為你之前賺多少就變成不痛不癢。

 

為什麼我會覺得「零成本」這三個字很無腦?

因為這些人就是用成本來看投資,覺得沒有傷到成本就不算損失。

但親愛的,錢就是錢,沒有成本高低。

這一刻,你手上有多少市值的股票,這些就是你所有的投資成本。

 

投資前,才要看成本

看到這邊,你可能覺得大仁認為買入價格不重要。

不對,買入股票的價格當然重要。

買入價格重要的原因在於,你可以抓出安全邊際跟預期報酬

 

巴菲特說過,在你買進股票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報酬了。

為什麼?

假設,有一檔股票 10 元,你認為未來會漲到 20 元。

如果你在 10 元的價格買入,你最高就是賺 100%。

(10 元漲到 20 元)

如果你在 5 元的價格買入,你最高可以賺 300%。

(5 元漲到 20 元)

 

買入價格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因為買入價格越低,代表你後續獲利的報酬越高。

成本,是你買入股票之前要思考的。

投資前,看成本很合理,因為你在抓安全邊際跟預期報酬。

但是,當你買入股票以後還去看買入成本,這就不理性了。

 

重點再說一次:

投資前,看成本合理。

投資後,看成本不合理。

 

來思考一個問題:


小明用 100 元的價格買入一張台積電股票,後來漲到 200 元。

(小明零成本)

小美用 200 元的價格買入一張台積電股票。

(小美成本非常高)


請問,誰的風險比較高?

 

零成本,並不會減少你的損失

倡導存股存到零成本的達人老師通常會跟你說:「小明零成本,當然是小美的風險高。」

小明買入台積電的成本就只有 100 元,他已經零成本了。

而小美用 200 元的價格買入,她的成本是 200 元,風險當然比較高啊。


 

但,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正確的答案是:

兩個人的風險一樣高。

 

看到這邊你肯定覺得我在胡扯,怎麼可能兩個人的風險一樣?

好,讓我們冷靜思考一下。

小明現在持有台積電的價格多少?

200 元。


小美現在持有台積電的價格多少?

也是 200 元。

既然兩個人都是持有 200 元的台積電,兩個人的風險就是一樣的。

(這句話請再看一次)

 

不相信的話我算給你看。


假設,接下來台積電大跌 50%,股價變成 100 元。

小美持有的「高成本」台積電損失 10 萬。

 

那小明持有的台積電損失多少?

零元嗎?不對,他一樣是虧 10 萬。

有因為成本是 100 元比較低,就虧比較少錢嗎?

沒有。

有因為已經是零成本了,所以沒虧錢嗎?

沒有。

 

那你看成本有什麼意義?

沒有任何意義。

下次還有看到哪個達人老師用「零成本」,還是「領股息可以把成本降到零」,你就知道他有多天才了。

心理帳戶

先問你一個問題:「一塊錢等於多少錢?」

你可能覺得大仁當我傻了嗎,一塊錢不就是一塊錢嗎?

不,有時候一塊錢,還真的不等於一塊錢。

 

為什麼會有「零成本」這樣的迷思?

這其實是有根據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叫做「心理帳戶」

人會把金錢分裝在不同的心理帳戶:

例如「這是吃飯的帳戶、這是出去玩樂的帳戶、這是每個月儲蓄的帳戶」。

 


假設,你一天收入是 1000 元,你肯定不會亂花這筆錢對吧。

因為 1000 元你可是要辛苦工作一天才能得到,怎麼可以亂花呢。

我一定要省吃儉用,不能太過奢侈。

 

當你下班回家走在路上的時候,幸運撿到 1000 元。

這個時候你欣喜若狂,既然撿到 1000 元,不如就多買一杯飲料跟宵夜回家享受一下吧。

反正這 1000 元是撿到的嘛,花一下又沒關係。

 

咦,你有沒有發現哪裡不對勁?

你工作賺到的 1000 元,跟路上撿到的 1000 元,兩者有任何不同嗎?

沒有,都是 1000 元。

但為什麼你會對辛苦工作賺到的 1000 元精打細算,卻對幸運撿到的 1000 元隨便亂花?

一塊錢不是等於一塊錢嗎?

怎麼撿到的 1000 元,你就不把它當成 1000 元來看待了?

 

會有這種誤區,就是人把金錢分裝到不同的心理帳戶。

工作賺到的 1000 元,屬於「辛苦工作」帳戶。

幸運撿到的 1000 元,屬於「不勞而獲」帳戶。

同樣是 1000 元,人們會把不同的錢歸類到不同的心理帳戶,因而對金錢產生不同的看法。

這就是前面說的:一塊錢,有時候還真不等於一塊錢。

 

那心理帳戶跟「零成本」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關係大了。

人們會陷入零成本的盲點,正是因為心理帳戶搞的鬼。

 

零成本,是心理帳戶盲點

前面提到,人會把金錢分裝到不同的帳戶,將金錢標示成不一樣的價值。

從投資來看,人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會把成本跟獲利分開來。

例如:

一、這是買入成本。

二、這是獲利。

把投資帳戶裡面的錢,區分成「成本」跟「獲利」兩種。

 

但,錢就是錢。

錢在投資帳戶裡面的時候,不會區分是成本還是獲利。

不管是成本獲利,這些通通都是你的錢。

 

當你明白這點,你就會知道壓根兒沒有「零成本」這種事。

當你一百萬賺到變成兩百萬,你現在的資金就是兩百萬。

當你把兩百萬又翻成四百萬,你現在的資金就是四百萬。

你多少錢買入,成本多少,現在一點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你現在有多少錢。

你現在擁有的錢,才是你真正的成本。

 

你可能會說,難道我就想把買入成本跟獲利分開來不行嗎?

當然可以,不過你也得知道這麼做可能會掉入的投資陷阱。

零成本帶來的傷害,可是非常大的。

 

看成本,讓你不把錢當錢

先聽大仁說個故事:


小明到拉斯維加斯遊玩,身上只剩下一百塊,他心想就進賭場玩玩吧。

沒想到財神降臨,怎麼玩怎麼贏

從一百塊賺到十萬,又從十萬賺到一百萬。

彷彿賭神上身,沒有任何人能夠抵擋他的氣勢。

就這樣,小明一路過關斬將,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最後,他檯面的籌碼來到了五千萬。

 

用一百塊賺到五千萬,這個人是不是零成本?

當然是,還有任何疑問嗎?

還零成本咧,現在小明的成本早就降到十八層地獄以下了。

 

小明看著這五千萬,心想,再賺一把我不就成為億萬富翁了嗎?

於是他直接賭一把大的。

但不幸的是,這一把小明的運氣終於用完了。

他輸掉五千萬,最終落寞的離開賭場。

 

回到飯店,太太問他今天是輸還是贏?

你知道他怎麼說嗎?

小明說:「我輸了一百塊。」

 

看到這邊你是不是覺得,哈囉?

明明就輸掉五千萬,怎麼會是輸掉一百塊?

 

為什麼小明會這樣說?

因為他用心理帳戶把五千萬區分成:

成本:100 元

獲利:4999.99 萬

當太太問他的時候,他不認為五千萬的獲利是成本。

只有一百塊才是成本。

所以他不認為自己輸掉五千萬,他是輸掉一百塊。

/tmp/php7Dc9Eb

 

看到這邊你肯定覺得這人是不是白痴?

輸掉五千萬就是輸掉五千萬,不會因為成本只有一百塊,這五千萬就不算損失。

 

會說零成本的人,就是把五千萬的損失,當成一百塊的成本損失。

他們把投資帳戶分成「成本」還有「獲利」。

獲利大於成本的時候,我就是零成本,我就越不怕損失。

但親愛的,這只是你犯了心理帳戶的盲點而已。

 

錢就是錢,五千萬就是五千萬。

不會因為你的成本是一百塊,五千萬的獲利就變成一百塊。

忘記你的成本

很多投資者會將「買入價格」視為成本,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

當股價上漲超過成本,就認為自己零成本,怎麼跌都沒關係。

當股價下跌低於成本,就認為自己套牢了,非得等到漲回買入價格之上,才會願意賣出。

會犯這種錯,追根究底就是掉進「成本」這道坑。

 

來,跟著我念這句話:

忘記你的買入成本,沒有人關心你多少錢買入股票的。

忘記你的買入成本,沒有人關心你多少錢買入股票的。

忘記你的買入成本,沒有人關心你多少錢買入股票的。

 

你 100 元買的,還是 200 元買的,對股價未來的走勢有影響嗎?

沒有嘛。

會因為你 100 元買的就比較抗跌?

然後 200 元買的就比較危險?

不會啊。

你的買入成本是多少,一點都不重要。

除了你,沒有任何人關心你的買入價格。

 

來,再說一次:

除了你,沒有任何人關心你的買入價格。

你的成本高或低,對股價未來的表現一點關係都沒有。

買入成本,是看過去。

股價走勢,是看未來。

不要成為一個只看過去的笨蛋,過去買入價格多少,一點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未來,未來會漲還是會跌。

 

會漲的股票,成本再高你都應該留著。

會跌的股票,成本再低你都應該馬上砍掉。

而這些判斷標準,都跟你的成本無關。

(這段話請看三次)

結論

最後,重點整理:

一、沒有零成本,跟降成本這種事情。


二、此刻,你的投資帳戶有多少資金,你的成本就應該是多少。


三、投資前可以看成本,因為這是你評估安全邊際跟預期報酬的考量。


四、會看成本的人,都是犯了心理帳戶的盲點。


五、錢就是錢,別硬要分成「成本」跟「獲利」兩種。


六、忘記你的買入成本,沒有人關心你多少錢買的。


七、面對投資組合,你應該關心的只有一件事:未來走勢。

 

好了,看到這邊你應該知道「零成本」的問題出在哪了。

追根究底就是人們不把錢一視同仁,硬要區分「買入成本的帳戶」跟「獲利的帳戶」。

當你將錢區分成兩種帳戶的時候,一塊錢有時候就不等於一塊錢了。

 

在文章的最後,大仁談到:

投資前,你可以看成本。

投資後,你應該看未來。

這個未來,指的就是「機會成本」,也就是可以賺到更多錢的機會選擇。

關於這點,就留待第二篇文章講解:

存股要看「成本殖利率」?錯,投資只看機會成本

 

當然,零成本這種錯誤的看法,也不完全一無是處。

好好利用這個盲點,有時候反而可以幫助人們做到長期投資。

所以相信零成本的朋友別緊張,這點我會在第三篇文章說明:

零成本到底是對是錯?運用「心理帳戶」輕鬆做好長期投資

 

希望這篇有讓你了解「零成本」的盲點在哪裡。

下次再看到有人講「零成本」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他們在觀念上犯了什麼錯。

別讓自己掉入「輸五千萬,卻當成輸一百塊」的盲點。

 

 

 

3 則留言

  1. 還沒有蝕到本,我有耐受度更高的心理素質。
    比如本金投50萬,現在總值來到100萬了 (我賺50萬)
    即使賠了一些,總值降回60萬,但心理感受上還賺10萬,
    啊丟著好了或許之後會賺:先不砍。
    但如果 總值降成40萬, 倒賠10萬了耶,唉認賠到此為止吧。
    忍不住就砍了,耐受度不佳。

  2. 還沒有蝕到本,我有耐受度更高的心理素質。
    比如本金投50萬,現在總值來到100萬了 (我賺50萬)
    即使賠了一些,總值降回60萬,但心理感受上還賺10萬,
    啊丟著好了或許之後會賺:先不砍。
    但如果 總值降成40萬, 倒賠10萬了耶,唉認賠到此為止吧。
    忍不住就砍了,耐受度不佳。

  3. 還沒有蝕到本,我有耐受度更高的心理素質。
    比如本金投50萬,現在總值來到100萬了 (我賺50萬)
    即使賠了一些,總值降回60萬,但心理感受上還賺10萬,
    啊丟著好了或許之後會賺:先不砍。
    但如果 總值降成40萬, 倒賠10萬了耶,唉認賠到此為止吧。
    忍不住就砍了,耐受度不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