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的本質,就是學會「如何用別人的錢」

什麼是槓桿?

中國作家李笑來在《韭菜的自我修養》一書提到,他有位朋友去牛津商學院進修 MBA 課程。

第一堂課,教授在黑板寫下:「Use other people’s money!」

(用別人的錢)

 

什麼是「用別人的錢」?

你自己沒有錢,跑去跟別人借,或從別人手上拿錢做事,就是用別人的錢。

咦,這不就是借錢或貸款的意思嗎?

沒錯, 用別人的錢就是一種融資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槓桿」。

未命名

為什麼大家都說槓桿不好?

我不知道你對「槓桿」這兩個字印象如何。

就我所知,只要談到槓桿,身邊一堆人的反應都是:


槓桿好可怕。

沒事不要開槓桿。

我很保守,我會害怕槓桿。

有人因為開槓桿結果開到跳樓。


 

為什麼大家認為槓桿不好?

首先,槓桿確實會將風險提高,這是絕對的。

槓桿在提高獲利可能的同時,也增加虧損的風險。

而人類天生是害怕損失的,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損失趨避」

 

當你損失 100 元的時候,要賺 200 元才能抵銷。

人類看待損失跟獲利,天生就是不公平的,因為損失實在是太可怕了。

當每個人都跟你強調槓桿會帶來虧損的時候,你很容易會將目光放在虧損,然後就放棄槓桿了。


(參考案例:遇到理賠爭議,應該要和解,還是勇敢爭取?


 

為什麼你不敢槓桿投資?

每個人的認知通常是傳承自父母,而大多數的父母都沒有正確的財商觀念。

許多人把投資股票說成玩股票,他們不是在投資,而是在「玩」。

既然是玩,就是一種賭博。

等到十賭九輸之後,再來告訴你千萬不要投資,更不要槓桿。

像爸媽當年就是因為開槓桿才賠掉幾百萬巴拉巴拉巴拉。

/tmp/phpvs53fF

就像過去討論性教育時,因為害怕你接觸就將它污名化。

什麼男女牽手就會懷孕這種無知的言論都能夠出現,為的就是防止你去了解。

但你不教,小孩長大就會忽然搞懂性知識了嗎?

如果他們不懂,自己胡亂摸索,難道會比較好嗎?

與其如此,不如教導正確的觀念,讓他們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做好防護規範。

 

大家都是抱持著「不要講就沒事」的心態。

然後等到小孩出去把人家的肚子搞大(或被搞大),還是不幸罹患性病的時候,再來說你們怎麼那麼不懂事。

不懂,是因為你沒教啊。

很多人就是因為沒有接受正確的財商教育(連父母自己都不懂),成年後也沒有好好學習,因而在理財上做出錯誤的決策。

 

不管是投資、創業、買房、買車等等,這些都是有可能涉及到槓桿的。

你不學習,靠著自己無知的腦袋出去瞎七八亂搞,結果遇到風險,一碰就倒。

失敗以後再來說槓桿好可怕,千萬不要開槓桿。

不對,這不是槓桿的問題。

是你沒有好好學習,沒有搞懂如何使用槓桿才會造成的遺憾。

/tmp/php5O3Via

巴菲特反對槓桿?

股神巴菲特經常告誡投資者,不要使用槓桿。

讓我們來看看他說過什麼:

 

每當有個天縱英才,錢又很多的人搞到破產,那都是槓桿使然。

 

任何一連串的正數無論有多大,只要乘上一個零,就會瞬間蒸發。歷史告訴我們太常使用槓桿會製造出零,就算是非常聰明的人使用槓桿也不例外。

 

大舉槓桿就好比在開車時,方向盤插著一支匕首,對準你的心臟。你要是這樣幹,你會成為比較厲害的駕駛人,發生意外的次數會比較少。但只要有意外發生,就會成為致命意外。

 

這樣看起來,巴菲特真的很反對槓桿呢。

但,事實是這樣嗎?


 

相關研究發現,巴菲特長年槓桿約為 1.6 倍。

研究指出,巴菲特驚人的報酬, 既不是運氣也不是魔術。

而是用便宜價格,買下優質股票,以及正確的使用槓桿所致。

1647068848 2859820715 g


別聽一個人說什麼,要看他做什麼。

巴菲特一再強調槓桿的風險,自己卻開了 1.6 倍的槓桿,難道他是表裡不一嗎?

 

不對,巴菲特會開槓桿是因為他了解規則。


他知道投資的規則:知道如何判斷出好的公司。

知道槓桿的規則:知道如何使用槓桿,並且用低成本去借到更多錢。


但他會常提到槓桿的缺點,是因為一堆人實在是不懂規則,才會釀成大禍。

釀禍的是無知,而非槓桿。

/tmp/phpSZbSY0  

(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是巴菲特的槓桿來源之一,這點之後有機會再介紹)

害怕槓桿,是一種認知不足的表現

為什麼巴菲特可以長年維持 1.6 倍的槓桿?

因為「如何使用槓桿」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考驗認知水平的操作。

你會害怕槓桿,是因為你的認知不足。

不相信嗎?

 

你買房也是開槓桿,你怎麼不怕?

因為你懂,你比較熟悉所以不怕,簡單來說就是你認知足夠。

當你認知足夠的時候,你就不會害怕。

 

例如,不會開車的人會害怕開車。

但對於每天開車的人來說,開車有什麼好怕的?

反過來說,如果經常練習經常開車,你就不會害怕了。

這就是一種認知考驗,我們可以透過學習來增強自己的認知,加強自身的能力。

/tmp/phpBdOnSH

很多人讀書都是靠學貸。

學貸也是一種槓桿,你怎麼又不怕了?

買房不怕槓桿,讀書不怕槓桿,講到投資你就怕槓桿怕得要死?

 

追根究底就是認知問題。

那些開槓桿開到掛掉的人,都是沒有摸清楚規則,沒看說明書就亂搞一通。

沒有經過駕訓班的訓練,自己憑藉著無知就開車上路。

結果闖紅燈撞死人以後,再跟你說開車好可怕,千萬不要開車。

這不是傻嗎?

 

你要學會「用別人的錢」

下面有三種人買房:

第一種人:買好幾間房,結果貸款超乎負荷,房貸繳不出來,只好賤價求售。


第二種人:只買一間房,但買了超乎自己能力的豪宅,最後繳不出來被拍賣。


第三種人:只買一間房,每月還款金額在能力範圍內,就這樣慢慢繳完。

三種人都是開槓桿,為什麼結果不一樣?

因為他們的認知水平不同,最終走向不同的結局。

如果你光看前面兩種人,肯定會說買房好可怕,槓桿好可怕,千萬不要買房開槓桿。

但為什麼第三種人買房就沒事?

這是槓桿的問題嗎?

不,這是人的問題。

/tmp/phpKCxIKF

槓桿只是一項工具,跟機車汽車一樣,看人怎麼使用。

如果,你開車上路都要飆破一百公里,不看交通號誌,那活該你車禍。

如果,你好好學習開車技巧,遵守交通規則,那車禍的機率就變低許多了。

 

當然,只要投資就一定有風險,就算你再怎麼熟識槓桿,風險也不會消失。

那該怎麼辦呢?承受啊。

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開槓桿,這樣即使遇到風險也不會致命。

 

那些開槓桿開到死掉的人,大多是做出自己無法承擔的選擇才會這樣。

巴菲特維持 1.6 倍槓桿還不是依然成神?

一堆人開 5 倍槓桿買房,還不是享受到房價增值的利益?

 

不要看到黑影就開槍,不要看到槓桿就反對。


我反對的,是你開出自己承擔不起的槓桿。

我反對的,是你沒有研究就說槓桿很糟糕。


 

若你真的花時間去研究之後,還是覺得自己不適合槓桿。

ok 沒問題。

最怕的就是你連研究都沒有,直接放棄,這就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歐洲財經作家柏竇.薛佛曾說:

 

如果你了解複利的力量,卻不為了實現財務自由而運用它,那這就是不負責任的忽視。從這個角度來看,貧窮不是美德,而是無知。

 

如果你不了解槓桿,卻未曾花一點時間去認識它,這同樣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忽視。

你得試著搞懂,什麼是「用別人的錢」。

 

結論

最後,重點整理:

一、槓桿的本質,就是學會如何「用別人的錢」。


二、害怕槓桿,是因為沒有接受過良好的財商教育。


三、巴菲特嘴巴反對槓桿,卻長年維持 1.6 倍的槓桿。


四、會對槓桿擔憂,是因為認知不足。


五、你得加強認知,學會如何「用別人的錢」。

 

希望看到這邊,有多少解開你對槓桿的心魔。

槓桿只是一個工具,你得先了解工具如何使用,才能夠知道自己該不該用。

不要將認知的問題,怪罪到工具上。

 

當你深入了解後,依然不想用槓桿,一點問題都沒有。

每個人適合的理財之路本就不同,選擇自己熟悉的就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