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險的本質 3】──誰適合儲蓄險?

誰適合買儲蓄險呢?你適合嗎?

 

大仁這篇將會介紹儲蓄險的優點與風險,你可以再從中思考自己適不適合。

 

(溫馨提醒:本文超過 4000 字,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建議先看完儲蓄險系列前兩篇:

延伸閱讀:《【儲蓄險的本質 1】──保障跟儲蓄的失衡

延伸閱讀:《【儲蓄險的本質 2】──儲蓄險跟定存哪裡不同?

如果你已經看完這兩篇了,那麼就一起來看看什麼人適合儲蓄險吧。

/tmp/phpQnEtJ7

儲蓄險的優點

先說說儲蓄險的優點,主要有下列兩點:


(1)具有儲蓄性。

(2)具有儲蓄的動機。


 

 

(1)儲蓄險具有儲蓄性

儲蓄險就是通過保單價值準備金,隨著時間的不斷翻滾,最終讓保價金慢慢上升。

正是因為擁有保價金逐年累積的儲蓄性質,所以才被通稱為儲蓄險。

也是目前最被重視的人身保險。

/tmp/phptzPeMP

 

(2)儲蓄險具有儲蓄的動機

許多人會說,儲蓄險可以「強迫儲蓄」,大仁不太認同這種說法。

畢竟保險法就有規範,保險費不得以訴訟請求。

連法律都沒辦法要求被保險人一定得繳保費了,又有誰可以「強迫」你呢?

 

如果,你今天不想繳保費,也沒有人可以逼你繳。

又不是有人拿著一把槍抵著你的頭說「一定要繳保費」,如果是這樣我就認同可以強迫儲蓄。

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儲蓄險具有讓人儲蓄的「動機」

 

每年時間到了,就必須得準備一筆錢是給儲蓄險的。

因為需要繳費,而預留資金的心態,就是儲蓄險所具有的儲蓄動機。

/tmp/phpZKbvKz

預先準備保費的這個動機,對某些人來說很重要。

假設如果沒有需要繳交儲蓄險的需求,可能這筆錢就這麼花光了。

而儲蓄險可以提供這些人一個儲蓄的「動機」

儲蓄險的風險

有優點,自然就有缺點,來談談儲蓄險所需要注意的風險有哪些:


(1)流動性風險

(2)匯率風險(外幣保單)

(3)信用風險

(4)保障不足風險


/tmp/phpLNSlsM

 

(1)流動性風險

在討論到儲蓄險的風險,你最需要注意的一個風險就是「流動性風險」

 

儲蓄險常見分成:「躉繳、六年、十年期、二十年期」

以最常見的「六年期」儲蓄險保單為例,在前面五年內解約,都是會直接虧損到「本金」的。

/tmp/phpj6Ad0L

如果你剛買儲蓄險,就碰到緊急需要用錢的情況而解約,那可就虧大了。

 

因為資金鎖在裡面,你想拿出來就要承受解約的損失。

如果選擇不拿出來,你又急需要這筆錢救命。

這種進退兩難,動彈不得的情況,就是流動性風險。

/tmp/php8XABkI

關於流動性風險在這篇有更詳細的說明:【儲蓄險的本質 2】──儲蓄險跟定存哪裡不同?

 

 

(2)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通常出現在「外幣」保險

外幣保單的保費、保險給付、保險單借款等保單相關權益,收付的都是外幣。

因此在投保外幣儲蓄險的時候,必須得留意日後換回台幣時,有可能承受的「匯率風險」。


例如美元保單是在匯率:

(美元 1:台幣 32)投保。

後來想解約的時候,匯率變成:

(美元 1:台幣 29)

這一來一回就會蒙受匯率損失,千萬要特別留意。


但如果反過來美元升值變成:

(美元 1:台幣 35)

那美元保單就享受到匯率的優勢。


/tmp/phpSI0wTe

不過,通常會選擇儲蓄險的群眾,都是比較保守的。

既然保守,那應該是不想成受過多的風險才對。

所以大仁建議你,如果沒有預計到那個國家用錢的計畫,還是盡量減少匯率的風險比較好。

可以問問自己下列這些問題,如果你的回答都是「否」,那代表你不適合買外幣保單。


目前有外幣資產或投資,如外匯存款、海外基金、國外的股票…等?

過去曾購買以外幣計價之保險商品或各類投資工具?

未來有規劃持有外幣資產或投資?

未來子女要出國留學?

未來要在國外置產?

退休後規劃到國外長住、養老、生活或旅遊?

保險金受益人居住於國外?

未來有海外經商、出國留學或到國外長住、養老、生活之規劃?


/tmp/phpLOr0mU

 

(3)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簡單來說,就是保險公司的倒閉風險。

雖然目前台灣的法規已經非常嚴謹,也處理了「國華、國寶、幸福、朝陽」等問題保險公司。

但保險公司依然是有可能倒閉的。(連國家都有可能倒了)

/tmp/phpo4YsXa

 

如果保險公司真的倒閉了,那儲蓄險會變成怎樣呢?

(這邊指的是真的清算倒閉了,像國華人壽被接管的那種不叫做倒閉)

/tmp/phpUgSHNn

跟儲蓄險比較有關係的有三項:


「滿期金」可以請求 90%,最高 300 萬上限

假設你的儲蓄險滿期金是 500 萬。

那麼最高只能給付 90%,也就是 450 萬。

但因為又有 300 萬的上限,所以最高就是只能 300 萬。


「生存金」可以請求 90%,每年最高 20 萬上限。

假設你的生存金每年是領 30 萬。

那麼最高就只能給付 90%,也就是 27 萬。

但因為又有 20 萬的上限,所以最高就是每年 20 萬。


「解約金」可以請求 20%,最高 100 萬上限。

假設你的儲蓄險解約金是 700 萬。

那麼最高只能給付 20%,也就是 140 萬。

但因為又有 100 萬的上限,所以最高就是只能 100 萬。


雖然,大仁認為目前台灣的保險公司經營狀況沒問題,金管會也做了很多的嚴格控管。

但風險就是風險,並不會因為機率低就不會發生。

/tmp/phpHEcbPp

所以如果你有「很大筆」的資金想存放儲蓄險,請稍微考慮一下「信用風險」。

不然也分幾家保險公司投保,不要全部梭哈單壓一家。

延伸閱讀:《保險公司倒閉怎麼辦?沒關係,這篇教你怎麼看

 

 

(4)保障不足風險

許多人在投保儲蓄險的時候,並沒有將其他保障型保障做夠。

例如「定期壽險、實支實付、癌症險、重大傷病、失能險、意外險」等。

千萬不能因為有投保儲蓄險,就認為保障就足夠了。

 

目前台灣的儲蓄險大多屬於「重儲蓄,輕保障」的設計。

有許多儲蓄險甚至所繳保費還超過身故的保額。

在這種保障普遍不足的情況下,請務必謹慎評估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

以免陷入保障不足的風險之中。

/tmp/phpqh0e6P

買儲蓄險之前,你得問自己四個問題

介紹完了儲蓄險的優點與風險,接下來要來談談:「誰適合儲蓄險?」

 

在決定投保儲蓄險之前,大仁希望你先問問自己下面這四個問題:


(1)工作是否穩定?

(2)自己或家人的保障是否足夠?

(3)有沒有六個月以上薪資的存款?

(4)是否確定一定時間內不會動用?


那麼,接下來大仁就一個個來說明,為什麼會問上面四個問題。

/tmp/phpJ9Otg9

 

(1)工作是否穩定?

為什麼要問工作是否穩定?

因為如果你的工作經常變化,這個月有工作,下個月沒有。

代表你的收入不穩定,收入不穩定的話,繳交保費就會有壓力。

/tmp/php96Dqrn

我們儲蓄,是以備不時之需,為了讓自己未來能夠安心。

如果因為工作不穩定而造成繳費壓力,那不就失去我們原本想追求「安心」的這個初衷了嗎?

所以,如果工作不穩定的人,請先讓工作穩定下來再來考慮儲蓄險。

 

 

(2)自己或家人的保障是否足夠?

投保儲蓄險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先讓自身的保障足夠,再考慮儲蓄。

保險原本的意義就是保障的功能,但有許多人卻遺忘了這件事情。

 

儲蓄固然重要,但發生無法承受的巨大風險時,能提供給你的保障更是必要!

如果你保障不足,最後不幸發生事故時,你辛苦多年的儲蓄可能會因此被風險全部吃光光。

/tmp/phpvwHwNd

所以保障永遠都應該優先於儲蓄。

先讓自己的保障足夠,再去思考儲蓄的規劃。

讓保障型保險,做為你儲蓄這條路上的擋箭牌、保護傘。

 

 

(3)有沒有六個月以上薪資的存款?

為什麼會問這題?

原因在於每個人理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想辦法存到「六個月收入」的存款當作緊急預備金。

有些人會將這筆錢設定成生活費,但大仁比較保守,會建議以「收入」做為基準。

假設你的月收入是 3 萬元,那麼至少得擁有 18 萬的存款才算及格。

 

為什麼會需要這筆錢?

這筆六個月的收入存款,叫做「緊急預備金」。

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將來遇到緊急的情況時,預先準備的一筆錢。


假設今天機車壞掉了需要買新的,你有錢嗎?

假設今天忽然無預警的失業了,你有錢嗎?

假設今天家人臨時病倒住院,你有錢嗎?


緊急準備金就是用在這個時候的。

保有六個月以上收入的緊急預備金,就是大仁所提到的「流動性」

/tmp/php8qvYh8

因為,你有準備一筆存款,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你都可以應對。

就像是化成水流一樣,即使今天忽然迎面而來一顆大石頭砸在水面上,我們也能夠順勢承接。

能擁有這樣的餘裕,就是預留緊急準備金的原因。

 

如果你今天沒有預留準備金,而把所有的錢都放在儲蓄險。

萬一接下來發生了任何你預想不到的意外,需要用錢了,你怎麼辦?


保單解約嗎?→ 前面幾年可能會有解約損失,會虧損到本金。

保單貸款嗎?→ 但你得支付保險公司利息。


上面兩個,看起來都不是很好的選擇,還是靠自己的存款比較妥當。

 

 

(4)是否確定一定期間內不會動用?

如果你工作穩定,保障也足夠,手邊也有六個月以上收入的緊急準備金。

最後你想開始規劃儲蓄險,還得通過最後一道關卡:「時間」

 

這邊指的「一定時間」就是指解約,不會虧損本金的時間。


如果以「躉繳」為例,這個時間通常就是指 3 年。

如果以「六年期」為例,這個時間通常就是指 6 年。

如果以「十年期」為例,這個時間通常就是指 9 年。

以上僅為舉例預估,僅供參考,實際得看各別保單而定。


由於儲蓄險解約有可能會虧損到本金。

所以我們一定得確定這段時間內,不會有足以需要解約的情況發生。

延伸閱讀:《【儲蓄險的本質 4】──為什麼儲蓄險前面幾年解約可能會虧損?

/tmp/phppr6DE9

這個「時間關卡」也是為了避開遇到緊急事故,不得已需要解約的流動性風險。

所以,在投保儲蓄險之前,請預先確定這筆資金,是多久以內不會用到。

誰適合儲蓄險?

讓我們複習一下上面那四個問題,就能夠知道誰適合買儲蓄險了:


(1)工作是否穩定?

工作要穩定的人,才可以正常繳交保費。


(2)自己或家人的保障是否足夠?

保障足夠的人,才不會遇到風險時手足無措,沒有任何保障。


(3)手邊有沒有六個月以上,最好一年以上的收入做為基準的存款?

有緊急準備金的人,才可以應付生活上的各種情況,讓自己具有流動性。


(4)這筆錢是否確定一定時間內不會動用?

確定不會動用,才能夠避免前期解約虧損到本金的風險。


 

如果四題都過關,恭喜你,可以考慮規劃儲蓄保險。

如果有其中一題不符合,大仁會建議你想清楚一點再做決定。

如果有兩題以上不符合,代表現階段風險承受力低,先想辦法改善再考慮儲蓄險。

如果四題都不符合那你該想的不是儲蓄險,而是應該先想想自己的人生哪裡出了問題才對。

/tmp/phpyiwx7R

開玩笑的,會問這四個問題,主要就是要評估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到哪裡。


(1)是否,具有持續繳交保費的工作收入。

(2)是否,明白自身保障已經足夠。

(3)是否,具有能夠應付問題的資金流動性。

(4)是否,確定不會讓自己陷入解約的「流動性風險」。


這些都想過之後,你應該就知道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買儲蓄險了。

(備註:以上僅為大仁個人的心得,並不代表絕對正確的選擇標準。)

結論

儲蓄險的系列文章終於到這邊告一個段落了。

行文至此,坦白說大仁是為了寫這一篇,才會花時間論述前面兩篇。

也希望藉由一點一滴的概念建立,讓大家明白「儲蓄險的本質」為何。

 

希望這系列文章,能對於你在選擇規劃保險上,有些許幫助。

最後大仁還是得說,這系列的心得僅為我個人的感想,並不代表絕對的正確標準。

是否投保儲蓄險,請依照自己個人的狀況而定。

 

相關文章:

【儲蓄險的本質 1】──保障跟儲蓄的失衡 

【儲蓄險的本質 2】──儲蓄險跟定存哪裡不同? 

【儲蓄險的本質 4】──為什麼儲蓄險前面幾年解約可能會虧損?

/tmp/phpZTTLPK  /tmp/phpqESQU8  /tmp/phpk1JiHh  


您可能對下面更多文章有興趣:

免費諮詢

未命名  7

延伸閱讀:

【部落格導覽】觀看簡介  

【關於保險經紀人公司?關於我是誰】 

《賺錢,也賺幸福》讀書心得1──保單是需要壓力測試的 

《賺錢,也賺幸福》讀書心得2──保險常見的三種錯誤觀念 

【儲蓄險的本質 1】──保障跟儲蓄的失衡 

【儲蓄險的本質 2】──儲蓄險跟定存哪裡不同? 

【物理治療的黃金時期,原來都是看這個】 


訂閱《淺談保險觀念》,接收大仁的最新文章: 

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