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險的本質 2】──儲蓄險跟定存哪裡不同?

「我要選擇儲蓄險,還是選擇定存?」

 

這個問題困擾了許多人,但在做選擇之前,你得先瞭解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那麼,就讓我們往下瞭解到底哪裡不同吧!

/tmp/phpRuh6J3

(溫馨提醒:全文超過 4000 字,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什麼是儲蓄險?

大仁在上一篇【儲蓄險的本質 1】──保障跟儲蓄的失衡

介紹了儲蓄險的來由及相關問題。

 

儲蓄險的優勢在於透過時間不斷的累積,讓保價金逐年提高的一種保險。

也因為保價金具有儲蓄的性質,所以被稱為「儲蓄險」。

/tmp/phpCHwHew

但如果要談到儲蓄險,就一定得提到「利率」

保險公司的保費通常是由下列三點決定: 


一、預定死亡率

二、預定利率

三、預定附加費用率


 

一、預定死亡率

保險公司用來預估被保險人的死亡機率,進而計算保費。

既然是預估,就有可能產生誤差。

這個誤差對於「生存保險、死亡保險、生死合險」的影響又有所不同。

/tmp/phpSoHWcz

(預定死亡率跟本篇主題不符,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參考圖片)

預定利率

許多保險是屬於長年期的保單,每年繳交的保費都會累積起來。

而保險公司就可以運用這筆費用去做投資收益,再折算讓保費減少。

但保險公司無從得知「實際」報酬率多少,所以採取「預定」的計算方式。

/tmp/phpXUkCHs

預定利率越高,保費就越低。

保險公司預計賺到的錢較高,所以保費可以少收一點。

預定利率越低,保費就越高。

保險公司預計賺到的錢較低,所以保費就得多收一點。

/tmp/phpChghyG

預定利率是固定的,在保單一開始就決定好不會改變。

如果你是買到早年的儲蓄險,預定利率普遍很高,甚至有些高達 6~8%。

由於投資環境的變化,保險公司很難再找到優於 6~8% 的投資項目。

這些高預定利率的保單,就成為了目前保險公司虧損的主要來源。

宣告利率

傳統的保單只有「預定利率」,但如果你投保的是「利率變動」名稱的保險。

除了預定利率,還可以適用宣告利率。

保險公司把保費需要的必要費用都扣除後,把剩下的錢拿去做投資。

然後會定期公告投資的「宣告利率」是多少。

/tmp/phpcqrBAH

如果投資有獲利(高於預定利率),就會增加回饋金

反之如果(低於預定利率)就不會增加回饋金。

「宣告利率」不是固定的

「利變型」的保險有利變兩個字,代表利率是會變動的。

保險公司有權對宣告利率進行調整,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減少。

假設保險公司投資虧錢,宣告利率不會變成負的,最低不能低於「預定利率」。

 

有可能這個月是 2.5% 宣告利率,下個月就剩下 2.3%。

如果低於預定利率的時候,可是不會增值回饋金的喔。

/tmp/phpW62h9p

所以通常在這類商品的DM上面會看到:「非保證給付、預估值、數值僅供參考」等不確定的字眼。 

這些文字就是在告訴你,宣告利率是會變動的。

 

「利率不固定 + 不保證報酬」

從這兩點來看,「宣告利率」絕對不是一般民眾認知的那種正常穩定的利率。 

主管機關更是曾經發函說明,保險公司會收取保障成本及附加費用,而且「宣告利率」並非保證。

/tmp/php0XtLlJ

所以儲蓄險是「保險商品」。

而定存是「存款項目」,兩個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預定利率跟宣告利率,都不是保單的報酬率

「預定利率」

是用來計算保費要算多少保費折扣。

「宣告利率」

會隨時變動,不代表穩定的報酬率。

/tmp/phpT1kasN

許多民眾看到「預定利率 3%」或是「宣告利率 3%」,就認為保單的報酬率也有 3%,這是錯誤的!

不管是預定利率還是宣告利率,都不代表保單真正的報酬率。

要看保單真實的報酬率得去計算內部報酬率(IRR)

/tmp/phpoJQ98G

備註:是說金管會都能要求投資型保單要有「內部報酬率」了。

希望日後也能一併要求儲蓄險列出「內部報酬率」。

預定附加費用率

保單會有許多雜七雜八的成本費用。

例如「製作保單費、業務獎金、體檢費用、內勤人員薪資、保費收取支出」等。

這些費用都可以歸類在「預定附加費用率」上。

而儲蓄險前幾年解約會虧損本金,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出在保費需要扣除「預定附加費用率」。

/tmp/php8RBWDe

什麼是「定期存款」?

介紹完了儲蓄險, 接下來要來談「台幣定存」了!(以下不涉及外幣定存)

定存總共分成兩大類:「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

/tmp/phpDzpqmb

1定期存款

期間:最少 1 個月,最多 3 年。

利率:比定期儲蓄存款低。

金額:最少 1 萬元

領息:按月領息或到期一次領取本息。

利息:採「單利」按月計息。

適合對象:一年以下短期資金的存放,打算存下第一筆金額的人。

通常適合存款期間不到一年的人。如果超過一年以上,大仁會建議直接選擇「定期儲蓄存款」的利率較高。

/tmp/phpEdai9m

 

2定期儲蓄存款

期間:最少 1 年,最多 3 年。

利率:比定期存款略高。

金額:最少 1000 元。

種類:零存整付、整存整付、整存取息。

以下介紹上述三種「定存」。

 

零存整付

可以約定年限,以及每期繳交金額。

由於是分期存款,所以存起來不會有壓力。

等滿期後就可以拿到本息,適合想累積第一筆資金的小資族。

/tmp/php5OvzLL

例如打算一年後存到 12 萬,就可以跟銀行申請「零存整付」。

每個月存入 1 萬元,就可以在一年後拿到 12 萬(還多了 979 元的利息呢)。

 

整存整付

當手中已經有一筆錢了。

可以像保險的躉繳一樣,在剛開始就將所有資金放進去,等滿期後就可以拿回本息。

適合手頭上有相當資金,且打算放一年以上的人。

/tmp/phps4GLDi

例如已經透過「零存整付」存到 12 萬了,接下來就可以把這筆錢直接丟進去「整存整付」。

因為一次投入的金額較高,滿期後的本息也會比較高喔!

 

存本取息

跟「整存整付」一樣是剛開始就把錢全都放進去。

不同的是,每個月就會直接領利息,不用等到滿期才拿。

適合有大筆資金的人,想每個月領一點當開銷生活費使用的。

/tmp/phpU7YUqj

例如有 300 萬想存款,卻又不想等到滿期才領。

就可以透過「存本取息」,每個月固定領一筆利息來花用。

 

定存不會虧損到「本金」

定存雖然有約定「期間」,但如果你真的急需用到錢,也可以跟銀行辦理解約。

定存解約都是打八折。

這邊並非指「本金打八折」,而是「利息打八折」(沒存滿一個月就不算利息)

/tmp/phpdgSrfp

所以定存是「幾乎不可能虧損到本金的存款工具,這是定存最特別的地方。

當然銀行也有可能倒閉,不過這時中央存保有提供 300 萬的保障。

/tmp/php3qU4hh

如果超過 300 萬的存款,也可以分第二間銀行存就好,所以才會說「幾乎不可能虧損本金」。

PS:如果你存的是「外幣」定存,可能會有匯率的損失,這點要注意喔。

儲蓄險跟定存哪裡不同?

介紹完儲蓄險跟定存之後,終於可以來談重點了。

「儲蓄險跟定存」到底哪裡不同?

 

關於儲蓄險需要注意的風險有很多。

這邊大仁只提一個我認為最最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儲蓄險跟定存最大的差異。

就是「流動性風險」

/tmp/php8XABkI

「流動性風險」

按照金管會的官方解釋是:

流動性風險指的是一個金融商品因為缺乏市場機制或需求量不高而造成不容易交易,難以脫手的風險。

看到這邊可能還是有許多人不明白,沒關係。

大仁就用我非常喜歡的這本書《舉債致富:華爾街頂尖財務顧問教你顛覆傳統的債務理財術》

/tmp/phpaaotlL

(之後會找時間分享這本書的閱讀心得,精彩到我想尖叫推薦給每一個人)

 

「要不要提前還清房貸」這個主題,來說明何謂「流動性風險」

 

看到「舉債致富」這四個字肯定一堆人嗤之以鼻。

對大多數人而言債務跟貸款都是讓人討厭的,肯定想要早日清償,無債一身輕啊。

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兩種不同的選擇

A 跟 B 兩個人手中都有 200 萬的現金。

他們都想買價值 500 萬的房子。


A 選擇讓房貸降到最低,於是將手頭 200 萬的現金都拿去付頭期款。

最後把房貸從 400 萬,降低為 300 萬。


B 選擇只付最少的頭期款 100 萬,背負 400 萬的房貸。

雖然多了 100 萬的房貸,但 B 手上有 100 萬的現金可以使用。


/tmp/php9KmMcE

假設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兩個人都碰到下面的情況:


如果不幸被裁員失去工作?

如果不幸遇到生病,需要支付醫療花費?

如果車子壞掉了需要修理?

如果碰到了一個難得的投資機會?


你覺得誰比較有風險承受能力呢?

雖然 A 的房貸比較少,但根本無法承受任何風險。

而背負了較高房貸的 B,因為手上有現金,風險承受力比 A 高很多。

/tmp/phpGh5U0z

明明 A 跟 B 兩個人的本金都一樣是 200 萬,為何 A 的財務狀況看起來如此不堪一擊?

因為他把所有的錢都拿去清償房貸了,手邊沒有任何錢的情況,就是一種「流動性風險」。

 

遇到急需用錢的時候,房子可是不能說賣就賣掉的。

而 A 將全部的現金都拿去清償房貸,失去了流動性。

B 則是因為手頭上有 100 萬的現金,不管發生什麼狀況都能夠去應付。

(但房子也可以預先設定理財型房貸,這就等到介紹這本書再詳細說明吧)

/tmp/phpzWQZU2

面對不確定性的未來,我們應該要讓自己成為可以應付各種狀況的 B。

也就是讓資產具有「可隨時可動用」的流動性。

不要把錢都卡死在某一項資產,這樣在急需用錢的時候會卡死自己,就像是把所有錢都卡在房子的 A。

保留現金的這個「選擇」,就是讓自己具有流動性!

 

那這跟儲蓄險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可大了!

因為儲蓄險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流動性風險。

(延伸閱讀:【觀念】沒有「緊急預備金」的人,沒有尊嚴

儲蓄險的流動性不佳

相信透過上面的例子你已經明白,流動性風險就是讓自己陷入「動彈不得」的糟糕情況。

那為什麼儲蓄險會有流動性風險呢?

 

這要先談到保費了。

你繳出去的保險費,有一部分是花在保險公司的營業費用上。

例如業務人員的佣金、核保理賠人員薪資、體檢費用、生存調查費用、製作保單費用。

保險公司在第一年將付出比較高的成本去接受一份保單。

 

而台灣的佣金製作又是採取「高首佣」

意思就是前面幾年的佣金比較高,藉此吸引業務人員銷售保單。

 

保險公司第一年營業成本高,加上給予業務人員的佣金高。

就變成保單前面第一年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很低。(因為拿去支付成本了)

所以儲蓄險保單在前面幾年,尤其是第一年解約,是非常不利的。

/tmp/phpjP6qSa

儲蓄險常見分成:「躉繳、六年、十年期、二十年期」

以最常見的「六年期」儲蓄險保單為例,在前面五年內解約,都是會直接虧損到「本金」的。

如果你剛買儲蓄險,就碰到緊急需要用錢的情況而解約,那可就虧大了。

 

因為資金鎖在裡面,你想拿出來就要承受解約的損失。

如果選擇不拿出來,你又急需要這筆錢救命。

這種進退兩難,動彈不得的情況,就是流動性風險。

/tmp/phpj6Ad0L

儲蓄險的年期越長,流動性風險就越大。

目前所有年期當中,「躉繳」是流動性風險最低的。(因為一次繳清)

但就連「躉繳」也得承受兩年以上的流動性風險,其他更長的年期就不用說了。

備註:雖然有些情況可以透過「保單貸款」或是「部份保額解約」來解決。

但買儲蓄險的人,應該都是想要安穩保守的存放資金。

如果陷入「保單貸款」或是「部份解約」的情況,那不就違反原本安定的初衷了嗎?

虧損本金的實際案例

大仁舉一個實際發生在我客戶身上的真實例子,讓大家更清楚瞭解什麼流動性風險的可怕。

從事保險業多年至今,大仁只賣過兩份儲蓄險保單,就這麼剛好其中一份就碰到了流動性風險。

 

那是一份「躉繳」的儲蓄險保單。

在簽約之前,我跟對方做了幾次確認:「這筆錢真的確定至少三年內不會動到嗎?」

對方有信心的回答,確定不會動到。

我說:「如果三年內解約的話,會虧損到本金喔。」

得到再次確定的回答,最後投保完成。

 

在經過一年多以後,某天對方電話聯絡大仁,詢問儲蓄險現在解約能拿回多少錢。

我問對方怎麼了,他說家人過世了,需要錢做為生前的醫療費及喪葬費用支出。

原本躉繳的保費約 50 萬元,最後解約拿回來 48 萬左右,等於虧損了 2 萬元的本金。

/tmp/phpyZGl0J

這個案件因為是「躉繳」,所以流動性風險只需要三年。

如果連三年內都有可能發生各種情況,導致你可能需要解約了,那其他更長的年期呢?

所以在投保儲蓄險之前,請務必評估好自己的繳費能力以及預存生活準備金。

定存不會虧損到本金,儲蓄險解約可能會

大仁在網路上看過一個統計:

如果一個年輕人 25 歲左右做長達十年的投資計畫,那他有將近 40% 的機率會在這十年中解約。

 

如果是「定存」解約,頂多利息打八折。(外幣不算

但儲蓄險前面幾年解約可是有可能「虧損到本金」的。

就算是「保單貸款」暫時將保價金借出來,也是得負擔利息。

 

這也就是為什麼金管會三申五令,要求業務員不得以「存款」的名義去招攬保險。

/tmp/phpSQ5Lbs

(許多商品的 DM 也會註明「本商品為保險商品,並非存款項目」

 

因為存款不會虧損到本金,但儲蓄險可能會!

儲蓄險因「流動性風險」而產生的本金虧損,就是它跟定存最大的不同。

太多人都只拿「利率」來比較,卻遺忘了最後潛藏的風險。

 

看到這邊,讓我們回過去再看一次金管會對於「流動性風險」的解釋:

流動性風險指的是一個金融商品因為缺乏市場機制或需求量不高而造成不容易交易,難以脫手的風險。

這邊指的「難以脫手」,就是在說儲蓄險前面幾年「解約虧損本金」的風險。

現在,你看懂什麼是流動性風險了嗎?

結論

儲蓄險的「預定利率」跟「宣告利率」不能代表保單的真實利率。

 

「台幣定存」則是一種超級保守的理財工具,風險幾乎為零(存款保險有高達 300 萬的保障,超過還是會虧損)

如果是不清楚這兩者差異的人,只聽到別人說「利率比定存好」這種錯誤的說法,就傻傻買了儲蓄險。

/tmp/phpXlkZeE

這些人往往等到急需用錢變現的時候,才發現怎麼解約會有損失?

進而大罵儲蓄險都是騙人的。但其實儲蓄險沒騙人,只是許多人投保時沒搞清楚解約風險而已。

 

所以在投保儲蓄險之前,請務必瞭解「流動性風險」所帶來的解約損失。

並且分清楚「儲蓄險」並不等於「定存」這件事情。

 

講到這邊好像儲蓄險缺點很多,但其實也是有適合的族群喔!

下一篇,大仁將分享「什麼人適合儲蓄險?什麼人又不適合?」

 

相關文章:

【儲蓄險的本質 1】──保障跟儲蓄的失衡

【儲蓄險的本質 3】──誰適合儲蓄險?

【儲蓄險的本質 4】──為什麼儲蓄險前面幾年解約可能會虧損?

「我可以買儲蓄險嗎?」在問這個問題之前,你還有很多事情沒想清楚

買儲蓄險之前,你得問自己這四個問題! 

備註:儲蓄險是保險商品,跟存款項目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本文所提儲蓄險相關利率及存款項目僅為說明內容,並無比較之意圖,特此申明。


回到首頁:請點這裡

部落格的使用說明:請點這裡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訂閱接收最新通知


大仁的出版作品:《淺談保險觀念

/tmp/phpJVPwFM

您可以由下列管道聯繫大仁:

/tmp/phpZTTLPK  /tmp/phpqESQU8  /tmp/phpk1JiHh

延伸閱讀:【關於保險經紀人公司?關於我是誰】

免費諮詢

未命名  7


訂閱《淺談保險觀念》,接收最新文章: 

/tmp/phpx9qpN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