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選擇「機會成本」的結果 |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選出來的

「人生就是對機會成本的選擇結果。」這句話你一定要放在心上。

小強用自家房子當店面,開了一間餐廳,每個月可以賺 8 萬。

但附近每個月的租金行情是 10 萬,也就是說只要把店面租出去,什麼都不用幹就賺 10 萬了。

結果他每個月經營餐廳忙進忙出,才賺到 8 萬,你說他是不是傻?

不懂「機會成本」的人就會像小強一樣,明明有更好的選擇,卻不知道把握。

這篇讓我們來談談:「人生的機會成本。」


/tmp/phpqzl71I

機會成本

什麼是機會成本

你一定有聽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這就是機會成本的最佳解釋,你永遠只能選擇一個,放棄另外一個。

 

用上面小明的例子來看,他的機會成本有兩個:


一、自己開店賺 8 萬。

二、把店面租出去賺 10 萬。


因為店面只有一個,不管他選擇哪一項,都不可能同時做另一項。

(例如把店面租出去,同時自己又用店面開店)

 

如何知道自己的機會成本?

你可以把人生的任何一個選擇,套入下面三點,就可以輕易找到自己的機會成本。

一、你可以選擇的。

二、裡面最有價值的。

二、最後放棄的。

比方說,大仁現在有三份工作可以選擇:


A 公司:薪資 3 萬

B 公司:薪資 5 萬

C 公司:薪資 10 萬


三間公司都確定可以錄取,才會符合第一點(可以選擇的)

如果有一間 D 公司,薪資 30 萬,但它拒絕我。

這樣 D 公司即使再好,也不會是我的機會成本。

 

若用第二點(最有價值的)來判斷,就只有 B 公司跟 C 公司可以列入機會成本。

做選擇一定是選擇好,或更好的,沒人想選爛的吧?

所以,雖然 A 公司可以選擇,但它的薪資太低,被排除在選擇之外了。

 

再來看第三點(最後放棄的),這點是最重要的。

你放棄的,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假設,你選擇 C 公司賺取 10 萬收入,你就是放棄 B 公司的 5 萬收入。

B 公司就會成為你的機會成本,也就是被你放棄掉的成本。

 

但機會成本沒那麼簡單。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 B 公司賺 5 萬,這個時候 C 公司就會成為你的機會成本。

看到這邊你可能有疑惑,怎麼可能有人選擇收入更低的工作,做出更糟糕的選擇?

答案是,還真的有。

而且很多人都會做出這種愚蠢的選擇。

不相信嗎?

你有可能也是做出這種選擇的人喔。

/tmp/phpSCAka6

機會成本的盲點

很多人在決定未來發展的時候,會偏向保守性的選擇。

例如,選擇當一個公務員,還是自己獨立出來創業。

這兩種都是機會成本的一種,但大多數人會選擇比較安穩的工作,而放棄「不確定性」較高的工作。

他們選擇「安全」。

放棄「成長的可能」。

上面提到 B 公司賺 5 萬,C 公司可以賺 10 萬,怎麼可能會有人選擇 B 公司?

還真的有。

 

以下為真人真事改編:

小明從學校畢業以後,找了一個服務性質的工作,每個月領 3 萬左右的薪資。

小美從學校畢業以後,陸續找了好幾份工作,但收入都是 2~3 萬,她感到很不滿意。

這時她聽聞有份工作可以賺到 10 萬以上的收入,但有證照的要求,必須得花費大約兩年的時間。

在一段苦思之後,小美決定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證照考試。


兩年後,小美順利取得證照,換到夢想中的公司,領著超過 10 萬的薪水。

而小明呢?你知道的。

 

這兩個人原本的機會成本都是相同的,也就是 2 萬跟 3 萬的工作。

沒有更高的機會成本可以讓他們選擇,但為什麼小美最終可以跳出這個框架?

因為,他們選擇「放棄的」機會成本不同。

/tmp/phpuFru5U

人生,就是對機會成本的選擇

「人生,就是對機會成本的選擇。」

這句話你一定要深深地放在心上。

為什麼?

因為,機會成本就是「你放棄的那一項」。

你選擇放棄什麼,將決定你的人生最終結果。

小明放棄「成長」,自然就是維持原本的工作。

小美放棄「安逸」,當然更有可能拿到更高的收入。

 

如果還是不懂,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週末放假在家,你有兩個選擇:


一、拿出遙控器,打開電視看 NETFLIX 一整天。

二、拿出一本好書,閱讀學習。


你選擇電視,就是放棄學習。

你選擇學習,就是放棄電視。

猜猜看,這樣持續三年後,是看書的人比較有成長的可能,還是看電視的那一個?

 

重點不是你選擇什麼,而是你放棄什麼。

你放棄的機會成本,將會決定你的結果。

人生,就是對機會成本不停選擇的結果。

/tmp/phpdp1mga

你的能力,決定你的機會成本

小明跟小美兩個人在一開始的時候,機會成本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

小明選擇安逸,放棄成長。

小美選擇成長,放棄安逸。

其實,小明也可以做出相同的選擇,但他沒有。

 

看到這邊你可能又有疑問。

那是因為小美厲害,小明又不一定能做到相同的事。

難道選擇「安逸」就不對了嗎?

不是的,這邊我有一個很好的答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你的機會成本太低,是因為你的能力太弱。」

 

比方說,一些名氣還好的歌手,他們演出價碼可能是「50 萬~100 萬」不等。

他們的機會成本最高最高,就是 100 萬。

因為擺在他們眼前的選擇就是「50~100 萬」。

 

但如果是人氣歌手,像是周杰倫蔡依林,他們的演出價碼可能就是「500 萬~1000 萬」。

他們的機會成本就跟其他歌手不同了。

因為能力不同,名氣不同,最後的機會成本就會不同。

 

這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你的能力,決定你的機會成本。」

就像高中分數夠高的人,人家大學是「台清成交」在選。

而你分數太低,就只能挑選剩下的學校。

你的能力越弱,機會成本就越小。

你的能力越強,機會成本就越大。

(這段話你仔細品嚐一下)

/tmp/php3WYSbu

提昇能力,就是提昇機會成本

為什麼很多人做著一份收入 3 萬的工作,不停抱怨薪資低?

因為,他們的機會成本只有 3 萬跟 2 萬。

雖然 3 萬很低,但這已經是他們可以做到的最好選擇了。

BUT!最重要的 BUT 來了!

為什麼有些人的機會成本是 3 萬跟 2 萬。

而有另外一些人的機會成本是 30 萬跟 20 萬。

雙方的差距到底是怎麼造成的?

 

再讓我們回想一下小明跟小美的故事,小美努力增加自己的能力,提昇自己的工作價值,最終得到更高的收入。

而小明停留於安逸的現況,沒有想要做出改變,原地踏步。

收入差距怎麼造成的?

能力造成的。


能力是怎麼造成的?

選擇造成的。


選擇又是怎麼造成的?

明白「機會成本」的重要性所造成的。

為什麼你會抱怨工作收入只有 3 萬?

因為你的能力就是這樣,你的機會成本就是這樣。

如果你不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圈,想辦法拉高自己的機會成本,你永遠只會不停抱怨這種低層次的問題。

 

知道能力可以決定機會成本的人,就會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能力,進而提高機會成本。

他們思考的不再是「要找 3 萬的工作,還是 2 萬的工作」。

而是「我要如何才能讓自己可以選擇 10 萬的工作,甚至是 20 萬的工作」這種問題。

如何提高機會成本,是每個人應該去思考的最重要的問題。

你應該花一輩子的時間,努力精進自己的機會成本。

/tmp/php6FxyIZ

結論

最後,大仁為這篇文章做個整理:

一、「機會成本」是你放棄的,最有價值的那一項。


二、你放棄什麼,將會決定你選擇什麼。


三、能力強弱,可以決定機會成本的高低。


四、人生,就是選擇機會成本的結果。


 五、讓自己的機會成本,持續增加。

還記得開頭提到的故事嗎?

小強用自己的店面開了餐廳,每個月只賺 8 萬。

如果考量機會成本,他應該將店面租出去當房東,躺著賺 10 萬就好。

 

BUT!最重要的 BUT 又來了!

如果從「眼前」的機會成本看,當然是選擇把店面租出去賺 10 萬。

但我沒提到的是,隨著小強不停鑽研口味跟待客之道,餐廳生意越來越好。

幾年後,每個月的餐廳淨收入可以達到 30 萬。

現在,你還覺得把店面租出去是正確的決定嗎?

 

仔細思考一下這個故事,其實這個故事就是貫穿整篇文章的重點。

小強透過「增加能力」來讓自己的機會成本提高。

他的機會成本不再是「餐廳 8 萬」跟「租金 10 萬」。

而是「餐廳 30 萬」跟「租金 10 萬」。

 

不糾結現況,用能力,直接把爛的機會成本通通淘汰。

誰還在跟你「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聰明人都直接「漁塭跟動物園」在挑選。

 

所有問題的本質,都是機會成本。


收入低,是因為你的機會成本低(沒有能力找到更高收入的工作)。

投資報酬率低,是因為你的機會成本低(沒有能力可以賺取更高報酬)。

找不到好的對象,是因為你的機會成本低(沒有能力吸引更好的對象)。

不知道以後要幹嘛,是因為你的機會成本低(沒有能力去做更有價值的事)。


你可以不懂經濟學,但一定得搞懂機會成本。

因為,人生就是對機會成本的選擇結果。

 

一個人每次都是選擇更好的,另一個人每次都是選擇更差的。

猜猜看最後結果會如何?

人與人的差距,就是這樣一點一滴拉開的。

 

真正明白機會成本的人,會在各種互相比較的過程中,永遠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那件事。

 

 

相關文章

別再傻傻工作了,你得用更聰明的方式賺錢 | 三種增加收入的方法

你就是用錯方法才賺不到錢 | 工作要追求卓越,投資要追求平均

從魯蛇,變成人生勝利組的「黃金公式」

成功不難,只要你願意長期不斷地累積

為什麼富人花金錢換取時間,而窮人花時間換取金錢?因為窮人專做「掉價」的事

【機會成本】你永遠都該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事去做

3 則留言

  1. 怎麼都不談談意外,我1980生,父親1997車禍走了,母親2019也走了。在這夾縫中苟且偷生的命運都不是我能選則的,其實於很多層面而言台灣不論於外在內在的壓力都不像人住的。人算不如天算。只希望能尋得我人生中殘花敗柳之剩下的機會成本了。謝謝你

  2. 怎麼都不談談意外,我1980生,父親1997車禍走了,母親2019也走了。在這夾縫中苟且偷生的命運都不是我能選則的,其實於很多層面而言台灣不論於外在內在的壓力都不像人住的。人算不如天算。只希望能尋得我人生中殘花敗柳之剩下的機會成本了。謝謝你

  3. 怎麼都不談談意外,我1980生,父親1997車禍走了,母親2019也走了。在這夾縫中苟且偷生的命運都不是我能選則的,其實於很多層面而言台灣不論於外在內在的壓力都不像人住的。人算不如天算。只希望能尋得我人生中殘花敗柳之剩下的機會成本了。謝謝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