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操作期貨比槓桿ETF更好?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有許多人認為既然槓桿 ETF 持有期貨,我倒不如自己操作期貨就好。

還可以不必被基金公司抽管理費,成本更低,不是更有優勢嗎?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參考大仁之前分享的這篇:

既然槓桿ETF持有期貨,為什麼不要直接買期貨就好?

 

你想操作期貨達到兩倍槓桿,這個方法沒問題。

但你得知道這麼做的風險是什麼,以及你可能需要面對的問題。

/tmp/phpy08oFY

未命名

曝險會偏移

自己操作期貨最大的問題就是「曝險會偏移」。


 

假設,你持有「相同倉位」的期貨。

台指期一直上漲,你的保證金會增加。

但保證金增加的同時,你又維持相同的倉位,這時你的槓桿比例就會下降。

(保證金增加=槓桿變低)

 

反過來說,像今年(2022)一直下跌,你的保證金會減少。

保證金減少的同時,你又維持相同的倉位,這時你的槓桿比例就會上升。

(保證金減少=槓桿變高)

/tmp/phpYNmhQx

 

除非,你每個月轉倉都讓槓桿比例回到原來的倍數,不然長期肯定會產生偏移。

下圖就是漲跌造成的偏移:

你會發現下跌越多,槓桿比例變得越高。

上漲越多,槓桿比例反而降低。

/tmp/phpQe3rX7

如果你自己操作期貨,沒有在轉倉時平衡你的槓桿比例,你可能很快就畢業了。

以 2020 年跟 2022 年來講,你滿倉期貨,三倍槓桿。

大約下跌 -30% 你的保證金就不夠了。

 

但對槓桿 ETF 來講就不同了。

因為每日平衡機制,下跌波段會不斷減少曝險。

當 QQQ 下跌 -32% 的時候,三倍槓桿的 TQQQ 只有下跌 -76%

/tmp/php2DVrXh

 

你可能覺得下跌 -76% 還可以說「只有」?

對,只有。

因為你都用三倍槓桿了,原型指數下跌 -32%,你應該要賠 -96% 的。

現在只讓你賠 -76% 而已,要心懷感恩了。

 

沒調整槓桿比例會怎樣?

如果你持有期貨,假設一開始設定兩倍之後就都不動,長期下來會怎樣?

參考 daze 大的文章

 


 

以前有一組產品:

在 2009 年依照設定的槓桿倍數發行,之後不再平衡槓桿比例。

到期日是 2014 年,到期時 ETN 會按標普五百指數表現加計利息清算。

(BXUB)三倍做多

(BXUC)兩倍做多

(BXDB)一倍做空

(BXDC)兩倍做空

(BXDD)三倍做空

 

在 2009 年後,股市一路上漲。


(BXDD:三倍做空)在 2011 年因槓桿爆掉清算。

(BXDC:兩倍做空)在 2013 年因槓桿爆掉清算。

(BXDB:一倍做空)在 2014 年因槓桿爆掉清算。


因為股市上漲,做空等於會下跌。

而下跌時你沒有做平衡將槓桿比例拉回來,你的槓桿倍數就會持續增加。

最終上述三者,都是在槓桿倍數偏移到 20 倍的時候遭到清算。 

 

而(BXUB:三倍做多)雖然受益於股市上漲。

在沒有加倉的前提下,會造成槓桿倍數下降。

最終,在 2014 年到期之前,槓桿倍數只剩約 1.5 倍

 

這種設定好槓桿都不動的結果,就是你無法控制槓桿倍數的偏移。

因此你勢必得自己去調整槓桿比例,重新回到原來的倍數。

這就是槓桿 ETF 每日平衡在做的事情。

你自己操作期貨,當然不必每日重新平衡,只需要每個月轉倉的時候把槓桿比例拉回來就好。

 

上漲,你就要加倉。

下跌,你就要減倉。

這樣才能夠維持住你原本設定的槓桿倍數。

 

自己轉倉的風險

「自己轉倉期貨,每個月平衡槓桿倍數。」

這種做法本身沒問題,有問題的部份一樣在人。

 

每個月轉倉一次,你就會面臨一次雜訊。

為什麼講長期投資的文章,都要提醒散戶不要過度交易?

因為每多一次交易,會帶來多一次的選擇。

選擇多了,犯錯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美國有一份研究數據,觀察 78,000 個家庭的投資帳戶。

結果發現,交易次數越頻繁,報酬率越低。

越多的交易次數,代表越低的報酬率。

/tmp/php8PgE2r

 

使用期貨的成本確實節省很多。

但每年你得經歷 12 次的轉倉,等於多出 12 次的選擇。

選擇的次數多了,你就會加入「人性」。

現在跌很多了,我還要轉倉嗎?

還是先平倉等等,看情勢如何再買進?


現在漲很多了,我還要轉倉嗎?

先賣掉,等低點再買回來會不會比較好?

每個月要轉倉時,你都會問自己這些問題。

然後天使惡魔又開始打架了。

你可能會在某一次的轉倉中,停止原本堅持的策略。

 

最糟糕的策略,並不是你選擇槓桿 ETF 或自己轉倉。

而是你中途放棄原有的投資方法,這才要命。

如果你確定自己能做到機械式的調整,不會受到外在及內在的雜訊干擾,那樣不必非得選擇槓桿 ETF。

 

大仁對於自己面對交易時的雜訊沒有信心,所以選擇槓桿 ETF。

優點是不必自己轉倉。

缺點是成本較高,波動耗損較高。

 

而自己操作期貨:

優點是成本低,波動耗損低,操作較為靈活。

缺點是操作越靈活,你的人性就會越搞事。

 

我相信會願意用槓桿 ETF 的人,通常都是比較偏向長期投資的。

而期貨因為成本太低,太方便了,比較偏向短期操作。

你把一個短期操作的東西拿來長期投資,必然得面對你的人性考驗。

你覺得自己可以處理得來就沒問題。

 

投資的人性

在你決定自己操作期貨轉倉之前,大仁得提醒你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情況。

你想像的投資策略應該是:

自己持有期貨,除了省下槓桿 ETF 的管理費,還可以減少波動耗損。

每個月只需要轉倉一次,到時候再看槓桿比例偏移多少,平衡回來就好。

每個月 1 次,一年也才 12 次,難度不高。

這是你幻想中的情況。

 

接下來,大仁帶你看看實際中的情況會是怎樣:


 

比較可能的是,遇到股市連續上漲,你頓時信心大增。

期貨用兩倍都可以賺幾百萬了,那用三倍我不就賺千萬嗎?

我還浪費時間用什麼兩倍,用三倍甚至四倍不是賺更多?

然後就一路把槓桿加上去,最後在某一次的黑天鵝大跌中爆炸。

 

再來,另外一種情況是下跌的時候遇到需要轉倉:

你心中會想說:「先等等,目前看起來局勢不明。」

就像 2020/03 疫情那波上漲,看起來就是假反彈。

接下來,肯定有第二隻腳,我先空手留得青山在,魚尾留給別人吃。

我先不轉倉,後面再逢低接手,股神是我。

然後,你就被後面不斷上漲的魚尾打臉了。

 

等到你認為「局勢穩定了」,剛好買在高點,接著就遇到今年的大跌。

於是乎,你開始懷疑自己的投資策略是不是哪裡有問題。

開始覺得槓桿都是騙人的,根本不可能長期投資。

/tmp/phpgnktXn

 

自己操作期貨,很高機率會變成上面這樣。

如果你有自信不被這樣雙巴,很自律,設定好規則就能完全照著走。

很好,你用期貨絕對會比槓桿 ETF 來得更好。

 

只是,倘若你真那麼厲害區區兩倍槓桿應該是滿足不了你的。

能夠長期自律轉倉兩倍期貨的人,應該看不上這種策略。

而會看上這種策略的人,通常又沒有能力做到自律轉倉。

結論就是大多數人會死在半路,能做到的少數高手會去找更好的方式。

 

有能力的人,不想做。

沒能力的人,做不來。

這就是我認為對大多數人而言,選擇期貨,不如持有槓桿 ETF 的原因。

 

每月平衡

如果你覺得每日平衡實在太多次,目前也有「每月平衡」的槓桿基金。

 

以那斯達克指數為例


每月平衡基金:RMQAX(費用率 2.46%)

拿它跟每日平衡的 QLD 比較(費用率 0.95%)


看到下圖:

即使 RMQAX 具有較高的成本,報酬還是比 QLD 好。

從這邊可以看出來,每月平衡確實具有其優勢。

/tmp/phpeSRBWn

 

BUT,最重要的 BUT 來了!

每月平衡或每日平衡哪個好,其實不一定,得看市場的走勢。

 

【每日平衡】

優點:

連續上漲,每日平衡會不斷加倉,可以吃到最多上漲報酬。

連續下跌,每日平衡會不斷減倉,讓整體虧損減少。


缺點:

反覆盤整會增加波動耗損。

 

【每月平衡】

優點:

平衡次數較少,可降低波動耗損。


缺點:

連續上漲,在剛平衡後才瞬間上漲,這塊報酬就吃不完整。

連續下跌,跌幅集中在一個月內,每月平衡就失去減倉的機會。

比較下來哪個好,還真不一定。

 

不過,平衡這種機制,本身就是一種控制風險的方式。

只要有做,而且時間別拉太長就好。

比方說「年平衡」,就是時間拉太寬,很高機率會在某次大跌中爆掉。

 

例如 2008 年,如果採用年平衡。

當原型指數跌超過 -50% 之前還沒啟動再平衡,那就爆掉了。

平衡,就是確保你永遠不會出局的方式。

 

很多人把槓桿 ETF 的平衡機制,視為追高殺低的愚蠢策略。

但追高殺低,反而是控制下跌風險的方式。

而槓桿 ETF 平衡的缺點,就是要承擔波動耗損。

有好就有壞,這點就看個人了。

 

結論

最後,重點整理:

一、自己操作期貨,轉倉時得將曝險拉回來,否則槓桿比例會偏移。


二、不調整槓桿比例,結果將會非常兩極(不是槓桿變太低,就是槓桿變太高)。


三、自己轉倉會增加交易次數,交易次數多了就容易出錯。


四、能自律轉倉的人看不上這種策略,看得上這種策略的通常又做不來。


五、每日平衡或每月平衡,兩者各有優缺點。

 

你想要自己操作期貨轉倉,就得面對你的人性。

你不想調整槓桿比例,那就準備在某次大跌爆掉。

而這點,正好是槓桿 ETF 的優勢。

幫你克服人性,順便避免在某次大漲大跌爆炸。

 

如果你看到這邊,還是想自己轉倉期貨的朋友,不妨把錢分成兩個帳戶。

一個帳戶買入槓桿 ETF,另一個帳戶自己持有期貨轉倉。

觀察個一年看看,如果你自己轉倉的表現比槓桿 ETF 好,那就可行。

倘若你搞了一年,結果還落後槓桿 ETF,那還是乖乖付管理費給基金公司處理就好。

 

 

 

延伸閱讀:投資套牢在歷史高點怎麼辦?停止你的(YOLO)幻想

 


相關文章:

既然槓桿ETF持有期貨,為什麼不要直接買期貨就好?

什麼是期貨?投資槓桿 ETF 前,你一定得知道的期貨原理

在投資0050正2(00631L)之前,你得知道什麼是「曝險」

投資ETF要留意自動扣血的「內扣費用」- 費用太高將拖累你的總報酬

3 則留言

  1. 槓桿倍率要看個人需求,理想目標是維持1.5倍槓桿的人,不應該因為開槓桿很容易就自動把槓桿加到2倍或3倍。
    「倘若你真那麼厲害,區區兩倍槓桿應該是滿足不了你的。」這句話不太確定到底是什麼意思? 就我來看似乎沒啥道理。
    版主回覆:(12/11/2022 07:07:04 PM)
    人性會處在過度貪心跟過度恐懼兩端,這都會影響槓桿的比例,特別是在自己操作期貨槓桿比例每天都偏移的情況下,想保持理想的槓桿比例是不容易的。
    那句話的意思是,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人不會屈就長期投資兩倍槓桿這種策略,他們可以有更多彈性的操作空間(前提是真的有辦法做到)。

  2. 槓桿倍率要看個人需求,理想目標是維持1.5倍槓桿的人,不應該因為開槓桿很容易就自動把槓桿加到2倍或3倍。
    「倘若你真那麼厲害,區區兩倍槓桿應該是滿足不了你的。」這句話不太確定到底是什麼意思? 就我來看似乎沒啥道理。
    版主回覆:(12/11/2022 07:07:04 PM)
    人性會處在過度貪心跟過度恐懼兩端,這都會影響槓桿的比例,特別是在自己操作期貨槓桿比例每天都偏移的情況下,想保持理想的槓桿比例是不容易的。
    那句話的意思是,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人不會屈就長期投資兩倍槓桿這種策略,他們可以有更多彈性的操作空間(前提是真的有辦法做到)。

  3. 槓桿倍率要看個人需求,理想目標是維持1.5倍槓桿的人,不應該因為開槓桿很容易就自動把槓桿加到2倍或3倍。
    「倘若你真那麼厲害,區區兩倍槓桿應該是滿足不了你的。」這句話不太確定到底是什麼意思? 就我來看似乎沒啥道理。
    版主回覆:(12/11/2022 07:07:04 PM)
    人性會處在過度貪心跟過度恐懼兩端,這都會影響槓桿的比例,特別是在自己操作期貨槓桿比例每天都偏移的情況下,想保持理想的槓桿比例是不容易的。
    那句話的意思是,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人不會屈就長期投資兩倍槓桿這種策略,他們可以有更多彈性的操作空間(前提是真的有辦法做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