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要看「成本殖利率」?錯,投資只看機會成本


大仁在上一篇談到:

存股可以存到「零成本」?-最常見的投資盲點

零成本,其實源自於人們的心理帳戶分類。

根本就沒有的東西,只是投資者自己想成這樣比較爽而已。

 

不過,還有另外一個同樣讓人傻眼的名詞:

「成本殖利率」

當初看到這個名詞跟解釋時,我真的是傻眼貓咪耶。

 

殖利率就殖利率,還有成本殖利率這種東西喔?

嗯,還真的有。

這篇就讓我們來看看「成本殖利率」有什麼問題。

/tmp/php4Tbobj

成本殖利率

什麼是殖利率?


(股息 / 股價)=殖利率


假設,股價 20 元,股息 1 元,殖利率就是 5%。

好,到這邊都很正常。

 

厲害的來了,有人提出存股應該要用「成本」去計算殖利率。

也就是你多少錢買入股票的均價,用這個成本去計算。

這時計算公式會變成:


(股息 / 成本股價)=成本殖利率


 

假設,股息同樣是 1 元。

買進成本 20 元的投資者,成本殖利率是:5%

買進成本 18 元的投資者,成本殖利率是:5.5%

買進成本 15 元的投資者,成本殖利率是:6.6%

持股成本越低,成本殖利率就越高。

所以我們應該要長期投資,持續利用股息降低成本。

哪天把成本降低到 10 元,我們的成本殖利率就變成 10% 了!

嗯,真是鬼扯。

 

沒有成本殖利率這種東西

來,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成本殖利率」是鬼扯。

假設,小明在股價 1 元的時候買入,後來股價狂漲變成 20 元。

若按照「零成本」觀念的人,他肯定零成本了對吧。

 

這時,公司決定配發股息 1 元,請問殖利率是多少?

依照正常的算法:


(股息 / 股價)=殖利率

(1 / 20)=5%


任何人都會認為殖利率就是 5%。

 

但成本殖利率的計算者不這樣認為,他們的殖利率怎麼可能那麼低:


(股息 / 成本股價)=成本殖利率

(1 / 1)=100%


持有股票的成本才 1 元,現在配發 1 元股息,我們的成本殖利率高達 100% 呢!

 

嗯,看到這邊你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

同樣都是配發 1 元股息,為什麼有人計算是 5% 殖利率,有人計算卻是 100%?

其實還是回到「心理帳戶」的問題。

那些看成本殖利率的人,不把自己 20 元的股票當成 20 元。

而是拆解成:

「1 元的成本」+「19 元的獲利」

 

因此在計算殖利率的時候,他們只拿「1 元成本」出來計算。

這個時候,就會得出成本殖利率 100% 這種荒謬的數字。

 

沒有人在乎你成本多少

來思考一個問題:

假設,你買入台積電的股價是 1 元,後來飆漲到 20 元。

現在,另外九個人在 20 元的時候買入。

這個時候台積電決定配發股息 1 元。

請問殖利率是多少?

 

其他九個人肯定會回答殖利率 5%,這是國小學生都知道的答案。

咦,就只有你一個人回答殖利率 100% 耶。

 

你們雙方肯定有人錯,那到底是誰錯呢?

我知道了,肯定是那九個人不對。

因為他們是高成本買入的,成本 20 元的台積電。

而你是低成本買入的,成本 1 元的台積電。

你們的台積電價值是不一樣的。

 

同樣一張 1000 股的台積電。

你是低成本買入,所以持有的是尊爵不凡的零成本台積電。

 

而其他人高成本買入,則是高成本的廢物台積電。

兩張台積電的價值是不一樣的,怎麼可以這樣比呢?

對,其他人都瘋了,就有你一人清醒。

 

在網路上經看到有人這樣說:

「我兆豐金成本 25 元。」

「我中華電信成本 60 元。」

「我台積電成本 200 元。」

講得好像成本低,手上的股票就特別有價值似的。

你的成本多少很重要嗎?

 

不,一點都不重要,因為你的成本並不會影響未來的走勢。

這點大仁在《存股可以存到「零成本」?-最常見的投資盲點已經談過。


不管你成本有多低,股價跌下來你還是損失。

不管你成本有多高,股價漲上去你就是賺錢。


會看成本的只有一個人,你。

除了你,沒有任何人會去關心你的成本多少。

 

投資只看一種成本:機會成本

如果我們不用成本去看投資,那要用什麼判斷?

很簡單,還是得看成本。

只不過這個成本不是買入成本,而是「機會成本」。

 

什麼是機會成本?


假設,你有 100 元。

你拿 100 元去吃晚餐,就沒有剩下錢可以買飲料。

你拿 30 元去買飲料,就剩下 70 元可以吃晚餐。


因為資金有限,你做了某一項決定,就不能做另外一項(或是得減少比例)。

這就是機會成本。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如果投資一定要看成本,你唯一應該看的就是「機會成本」。

也就是同樣一筆資金,放在哪裡可以獲取最大的回報。

 

投資是看未來,不是過去

來,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

投資 A 公司賺 20%。

投資 B 公司賺 30%。

你會投資哪個?

答案不用看,直接選擇賺最多的那個就好,這就是機會成本的概念。

 

假設,你有一顆水晶球可以看到未來:

你看到兩間公司:

A 公司股價 20 元

(買入成本 1 元)

往後十年,每年都確定配發股息 1 元。


B 公司股價 20 元

(買入成本 20 元)

往後十年,每年都確定配發股息 2 元。


十年後,兩間公司股價不變。

好,現在你要投資哪間公司?

是零成本,而且成本殖利率高達 100% 的 A 公司。

還是高成本,而且殖利率只有 10% 的 B 公司。

你會怎麼選?

 

不是白痴都會選擇 B 公司對吧。

為什麼?

你的 A 公司不是已經零成本了嗎?

現在成本殖利率不是高達 100% 嗎?

為什麼要屈就於 B 公司只有 10% 的殖利率?

 

嗯,看到這邊你應該就會知道,那些只看「買入成本」的盲點在哪裡了。

你的買入成本,一點都不重要。

沒有人關心你多少錢買的股票,關心你的股票均價多少。

大家關心的只有一件事情:「我的錢放在哪裡會賺更多。」

這就是機會成本的核心概念。

 

用「機會成本」去看待投資的人,他們是看未來。

 

看結果更好的那個選擇。

而看「買入成本」的人,他們只看過去,看自己多少錢買的成本。

卻忽略了投資應該是要往未來看,而非過去。

過去的成本高或低,都已經是過去了。

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未來,未來的獲益高或低,這才是真正重要的投資關鍵。

 

但看「買入成本」的人會發生什麼事情?

他們會堅持在一檔股票上面,因為這檔股票我存了很久,都存到零成本呢。

現在成本殖利率又超級高,我幹嘛投資別的股票呢?


「我兆豐金成本 25 元。」

「我中華電信成本 60 元。」

「我台積電成本 200 元。」


嗯,然後呢?

你的成本多少,一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現在手上的錢拿去投資什麼,能夠為你帶來更大的回報這才是重點。

 

最後講個誇張一點的例子:

假設,有個國家的銀行定存利率是 10%。

有個人拿 1 元出來定存,幾十年後變成 100 元。

 

這時,銀行定存利率降低為:1%

他說:「沒關係,反正我的定存早就零成本了,現在成本殖利率還高達 100%,我繼續放定存就好。」

你應該會覺得這個人是不是腦袋破洞?

 

結論

最後,重點整理:

一、沒有成本殖利率這種東西,那只是你的心理帳戶分類。


二、沒有人在乎你的成本多少,只有你自己在意而已。


三、投資要看的成本只有一個:「機會成本。」


四、資金有限,你一定是選擇預期獲利最高的選項擺放。


五、買入成本是看過去,機會成本是看未來。投資一定是看未來。

 

很多人會去用「買入成本」看待投資,於是產生了很多荒謬的名詞。

例如「零成本」,或是前面提到的「成本殖利率」。

你要用成本去看待投資,這沒問題。

 

但前提是,你得知道自己這麼做是陷入了「心理帳戶」的盲點。

如果你清楚知道用成本去看投資是不客觀的,卻還堅持這樣做。

ok,你開心就好。

適當的運用人性弱點,也是可以幫助人們在長期投資的路上走得更順遂。

關於這點,我們會在第三篇文章提到:

零成本到底是對是錯?運用「心理帳戶」輕鬆做好長期投資

 

最後,大仁要在提醒你:

如果投資真的要看成本,你應該看的成本只有一個: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可以引導你去找到更好的選擇。

 

買入成本不會。

買入成本就是一直在看過去的價格多少,而忽略真正重要的是未來的價格。

 

用機會成本看未來,你會找到更好的答案。

用買入成本看過去,你只會停留在原地。

這個世界沒有「成本殖利率」這種東西,那只是思維上的錯誤盲點而已。

 

 

延伸閱讀:

存股可以存到「零成本」?-最常見的投資盲點

ETF存股族碰到熊市怎麼辦?長期投資者應該要有的認知

投資0050每次都買在高點會怎樣?讓一個超級倒楣鬼,告訴你什麼是長期投資

回到首頁:請點這裡

部落格的使用說明: 請點這裡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訂閱 接收最新通知


大仁的出版作品:《 淺談保險觀念 

/tmp/phpJVPwFM

你可以由下列管道聯繫大仁:

/tmp/phpZTTLPK /tmp/phpWwBfS9 /tmp/phpqESQU8 /tmp/phpk1JiHh


訂閱《淺談保險觀念》,接收最新文章: 

/tmp/phpx9qpN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