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成本只是鬼扯?運用「心理帳戶」輕鬆做好長期投資


我們在前兩篇文章談到:

「零成本」是你的心理帳戶分類。

「成本殖利率」是你忽略機會成本的計算。

雖然前兩篇把「買入成本」的盲點噴得亂七八糟,但這篇大仁要過來替它平反一下。

 

其實「看成本」這件事情也並非一無是處。

當你能夠運用人性的弱點,即使是錯誤的東西,你也能將它反過來利用。

這篇讓我們來聊聊,如何運用「零成本」的盲點做好長期投資。

/tmp/phpIL0Kuk

心理帳戶的運用

有時候運用心理帳戶,反而可以讓人生過得更開心。

假設,你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拍了一張測速照相,罰款 1800 元。

你可能會非常失落,因為一整天辛苦工作賺來的錢都被罰單給吃掉了。

因為你將測試罰款 1800 元歸類在「工作帳戶」。

當你得從「工作帳戶」中拿錢出來付罰單時,你會非常痛苦。

《生活的藝術》這本書中提到:

作者以前被開超速罰單時都會覺得忿忿不平,想找警察理論。

但自從他使用「心理帳戶」以後就沒有這個煩惱了。

他是怎麼做到的?

 

當他被開罰單時,會將思維轉換。

他並不是從「工作帳戶」拿錢出來繳罰單,這太痛苦了。

而是改從「捐款帳戶」拿錢出來。

 

他想像自己每年都會預留 30 萬在一個捐款帳戶,是準備用來做善事,捐給別人的錢。

當他被開罰單時,就從這個「捐款帳戶」拿錢出來付。

(雖然是從同一個錢包拿出來,但心理帳戶是不一樣的)

 

你可以自行想像這筆錢是拿去幫助孤兒、罕見疾病患者、甚至是烏克蘭的戰爭難民。

你也不用真的把錢捐出去,只要想像你有一個捐款帳戶就可以了。

如果有什麼意外花費,例如罰單、手機壞掉、寵物生病等等,你都可以從這個「捐款帳戶」支出。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好處大了,原本你從「工作帳戶」拿錢出來會非常痛苦,那可是工作的辛苦錢啊。

但現在從「捐款帳戶」拿錢出來,感覺就舒服多了。

不幸被開罰單,就當成是捐錢給需要幫助的人吧。

反正我本來就有一個捐款帳戶打算幫助別人,現在剛好就捐出去吧。

雖然這些錢都是由你的錢包支出,但從不同的心理帳戶拿出來,感受就是不一樣。

 

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

一塊錢,本身就是一塊錢。

但你可以賦予這一塊錢不同的意義。

當你認為這筆錢是要幫助別人的,你就不會心痛。

(比起被政府奪走,想像成幫助罕見疾病兒童你會好過很多)

 

同樣的事實,你可以給予不同的意義。

拿這張圖片來說,你認為木頭是 3 根還是 4 根?

/tmp/phpZEtdss

不管你認為幾根木頭,都是源自於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事實只有一個,但意義可以有無限多個。

 

你用「工作帳戶」還是「捐款帳戶」,其實都是付相同的錢。

但付起來的感受不同。

雖然我們用「捐款帳戶」是在欺騙自己,但能讓自己開心一點,何樂不為呢?

投資的考量也是如此,你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買入成本」。

 

個人看成本,市場看股價

很多人會說「我已經零成本」或是「我現在股票成本多少」,其實都是在欺騙自己。

比方說,我買入成本 100 元,後來漲到 500 元。

下跌 100 元,變成 400 元。

我沒虧錢,因為我零成本。


又下跌 100 元,變成 300 元。

我沒虧錢,因為我零成本。


又下跌 100 元,變成 200 元。

我沒虧錢,因為我還是零成本。

只要股價沒跌破 100 元,我都不算虧錢。

即使從最高點下跌 300 元了。

我還是沒虧錢,因為我零成本。


如果你清醒一點,不要把錢分成不同的心理帳戶。

在只有一個「總市值」的帳戶思考下,你就會清楚地看到自己損失 300 元。

 

讓我們看到這張圖片:

你覺得這個數字是 6 還是 9?

/tmp/phpxDTKe5

這要取決於你是從左邊看,還是右邊看。

從左邊看是 6,從右邊看是 9。

 

如果換成投資來說,可以轉化成十個字:

「個人看成本,市場看股價。」

 

「個人看成本。」

你會看「買入成本」,其實是從你個人的角度去看。

例如,你在 100 元的時候買了這張股票,你會記得 100 元的成本。

但除了你以外,沒有任何人在乎你的成本多少。

 

「市場看股價。」

現在股價是多少,價值就是多少。

市場不會在乎每個人多少成本買的,只會去看當時的股價多少。

成本是個人在看的,市場只看股價。

 

用成本的角度看投資

換到「零成本」的觀念,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

會用成本來看待自己的股票,認為存股可以存到零成本的,其實都是用「個人看成本」的角度。

也就是說,他不去看現在股價多少,只看自己買入成本多少。

 

打個比方,有人買台積電的成本是 40 元。

他會說:「我台積電成本 40 元,怎麼輸?」

他們從個人持有的成本去看,只要沒跌破成本,我就不算輸。

即使台積電從最高點 683 元跌到 518 元,已經下跌將近兩百元了,他們還是穩如泰山。

為什麼?

因為我成本低啊,現在股價多少,不關我的事。

反正我成本低,繼續持有就好。

就像下面這張圖片:

/tmp/phpM4L1h2

明明台積電跌到五百初頭了,很多持有成本低的人不痛不癢。

為什麼?

因為他們從左邊的角度,也就是個人成本的角度來看待。

只要成本低,股價怎麼跌都沒關係。

反正我成本低,損失不到我。

 

要特別提醒一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因為你成本不管有多低,就算是別人免費送你的,都不會減少你的損失。

損失就是損失,跟你的成本高低無關。

 

但,大仁要來替「成本派」的講講話了。

正好就是這種站在左邊,用個人的角度去看成本,不管股價現在漲跌的人,反而可以做到長期投資。

為什麼?

 

這些「零成本」的存股族,不會因為股價跌了一點就嚇到賣出去。

他們用成本的角度來看,蒙蔽了自己的雙眼。

反而可以順利穿越牛熊,度過別人難以橫越的股災。

簡單來說,瞎子不怕槍啦。

當你用成本的角度來看,只要成本夠低就傷不到我。

雖然這是自欺欺人的想法,但坦白說,有時候還真要靠這種自欺欺人才能做到長期投資。

 

騙自己,反而投資更順利

在前面提到,零成本就只是心理帳戶的分類,是自己騙自己的把戲。

但很多人正是因為這種偏誤,反而做到長期投資。

 

你說台積電跌到 500 元?

我不怕啦,我的成本 40 元怕屁喔。

正是這種想法,反而讓這些人抱著股票持續向上。

中間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都不管。

反正我成本低,我就是要死抱著它,怎樣?

/tmp/php2CE6K4

結果呢?

就是這種心態,才讓這些人從 40 元開始抱著台積電抱到現在。

如果他們沒有從成本的角度來看,很可能在 200 元,甚至 300 元就賣掉股票了。

反而錯過長期投資者可以獲得的整段獲利。

 

另外一個例子,為什麼中華電股價這麼穩定?

因為一堆人從幾十塊就開始持有了,用他們的說法來說:

光配息就配到零成本了。

現在成本殖利率還高達幾十趴,我幹麻賣?

嗯,雖然很阿Q。

但你不得不佩服正是這種只看成本的精神,讓他們長期持有一檔股票數年,甚至十年以上。

這就是運用「心理帳戶」的偏誤,做到長期投資的絕佳案例。

 

投資,兩種角度都得看

很多人運用「零成本」的概念抱著股票長期投資。

看起來這種想法也不錯?

嗯,先等一下。

 

前面提到的都是賺錢的例子,像是台積電或中華電。

但如果你存股的對象錯誤,存到不對的公司(例如宏達電),最後不管你的成本多少都會虧錢。

那到底是該看成本,還是不看成本好呢?

答案很簡單,兩種都看。

 

在遇到股災的時候,你可以用「成本」的角度去看。

想像自己成本夠低,傷不到自己,這樣可以幫助你在下跌時撐過股災。

 

但是,同時你得去思考:

「除了死抱著這檔股票,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你得從機會成本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投資。

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不管你現在持有的股票成本有多低,你都應該馬上賣掉,轉去可以賺更多錢的那個選項。

 

舉例來說:

你持有 A 公司(零成本),可以賺取 10% 的回報。

另外一間 B 公司,可以賺取 30% 的回報。

你要選擇哪個?

 

當然是選擇 B 公司賺 30%。

因為不管你 A 公司的成本有多低,最終都只能賺 10%。

投資只看一個,就是最後賺多少錢。

你不要因為自己持有的股票成本低,反而放棄了可以賺更多錢的選擇。

 

當然,投資沒有穩賺不賠的事情。

你在做投資決策時,就是找到自己願意承受的風險下,獲得最高收益為考量。

這個時候,成本就不該是你考量的原因。

因為成本高低,跟你未來可以賺多少錢,一點關係都沒有。

 

總結

最後,重點整理:

一、你可以將支出歸類在不同的心理帳戶。


二、事實只有一個,但意義可以有無限個,你可以找出對自己有幫助的意義。


三、成本是你個人在看的,市場只看此刻的股價。


四、用個人成本的角度看待投資,反而可以讓人安心穿越股災。


五、投資需要同時用兩種角度思考:用買入成本讓自己安心,用機會成本選擇更好的未來。

 

有個笑話是這樣:

有一個人去教堂禱告:「神父,請問我可以禱告的時候抽菸嗎?」

神父說:「當然不行。」

另一個人問神父:「那我抽菸的時候,可以順便禱告嗎?」

神父說:「當然可以。」

 

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

但這只是個笑話,不管怎樣在禱告的時候還是別抽菸比較好。

就像是我們看投資時,還是得從「總市值」的角度去思考才正確。

但是,只要能幫助我們順利投資的,即使是錯誤的想法,我們也可以拿來運用。

 

在遇到股災的時候,你可以想著自己成本很低,去度過股災。

就像是測速罰單,你用捐款帳戶的思考讓自己更好過。

雖然無法改變股災下跌造成的損失,但至少心理上會更舒服,可以讓人更容易做到長期投資。

 

而在更長遠的投資路上,你永遠都得去思考「有沒有更好的選擇」這個問題。

不是死抱著手中的投資標的,結果錯過了本來可以獲利更多的可能。

 

投資講到底,就是打心理戰。

「零成本」或「成本殖利率」這種東西,從理論上來說絕對是鬼扯。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能幫助你度過股災做到長期投資,也未嘗不可。


 

最後,大仁想跟你說的是:

在心理偏誤的前提,是你已經知道自己思維上的盲點,卻還願意做這種意義上的解釋(例如將罰單解釋為捐款,你知道這是鬼扯,但心理會舒服很多)

 

如果你不知道零成本是心理帳戶的偏誤,也不清楚投資應該看機會成本,你很可能有一天會抱到一個錯誤的股票。

想著存股,結果真的存到粉身碎骨。

或是抱著一個報酬很低的股票,錯過其他更好的機會。

 

投資路很長,你可以偶而低下頭,不管市場怎麼波動(只看你的成本)。

但也別忘記抬起頭,找看看有沒有其他的鑽石黃金可以撿(思考機會成本)。

心理帳戶,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長期投資,也能讓我們掉入陷阱。

怎麼使用,就看你自己的修煉了。

 

 

 

延伸閱讀:

為什麼我們對現金股息如此著迷?藏在股息背後的人性

存股可以存到「零成本」?-最常見的投資盲點

存股要看「成本殖利率」?錯,投資只看機會成本

你還在定期定額0050?用一半的錢投資這檔ETF報酬更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