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倍槓桿大漲大跌很可怕?認知決定你的風險承受力

大仁在分享 50正2 的時候,有位網友提到:

「請問 00631L 除了波動大以外,還有什麼缺點?」

 

這個問題很有趣,因為波動不一定是缺點。

大多數人會害怕波動的原因有兩個:

一、認知不足。

二、風險承受力不足。

這兩項同時符合,你就會對波動感到恐懼。

反之,認知足夠,風險承受力足夠,波動就只是日常而已。

 

這篇讓我們來聊聊:「為什麼有些人的風險承受力特別高?」

/tmp/phpIeoM67

未命名

認知不足

在談投資,除了看報酬以外,我們一定得看風險如何。

雖然風險可以分成很多態樣,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風險通常是指「下跌的程度」。

下跌的幅度越大,風險就越高。

 

因此,很多人會認為 50正2 的風險很大。

畢竟是兩倍槓桿,存在 200% 的曝險

雖然有可能上漲更多,但下跌的幅度也更可怕。

於是大家都認為波動大是一塊風險。

 

投資者最害怕資金碰到虧損。

雖然知道下跌是正常的短期現象,但還是有很多人無法忍受這段期間。

他們會開始想像自己的錢不見了,消失了,永遠拿不回來了。

隨著股市下跌:

跌掉一天薪水,一週薪水,一個月薪水。

什麼,已經一年的薪水不見了?

我不要玩了,把錢還我。

 

這些人對於「投資有可能虧損」的認知嚴重不足。

他們完全不明白虧損就是投資的必經之路,對過去歷史也沒有研究。

例如下面這則在臉書上的留言:

/tmp/phplac3TK

 

先不說買 0056 本身就是一個不太理性的選擇。

誰跟你說領股息就一定會比銀行利息高的?

有句話叫做「賺了股息,賠了價差」沒聽過嗎?

 

投資可能虧損,這是在投資以前就該想到的事情。

而不是等到下跌以後才驚慌失措,問別人現在下跌了怎麼辦。

沒想到風險,只看到報酬。

這就是認知不足的人會幹的事情。

 

短期下跌

大仁在《你應該定存還是投資?》談到:

如果你在 2002 年投資台股 100 萬,直到 2021 年會變成:661 萬

而你將錢放在定存,只能會變成:131 萬

/tmp/phpCE47nv

 

為什麼要投資股票?

股票不是比定存更危險,還有可能下跌,為什麼你依然會選擇投資?

因為你知道風險的另一面是報酬,我們得透過承擔適當的風險才能取得報酬。

爬樹可能摔下來,但不爬你就摘不到果實。

 

台灣股市在(1967-2021)經歷過很多次的大漲大跌: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當你避開下跌的風險,同時也代表你放棄上漲的機會。

/tmp/phpC0yOmF

 

明白歷史的人就會知道,下跌是很正常的。

我們要穿越這些反覆循環的牛熊,才能取得最後的長期報酬。

真正的長期投資者,對下跌是不會害怕的。

他們的認知足夠,願意接受短期的波動以換取長期的回報。

 

談完認知,接下來要進入第二個重點:「風險承受力。」

認知越強大的人,風險承受力就越高。

讓我們看看巴菲特的歷史。

 

風險承受力

巴菲特的投資生涯經歷過許多下跌事件。

每一次的股災看起來世界都要毀滅,不可能恢復了。

/tmp/phpN7P7am

 

用圖示化來看會更驚人。

提醒你,這可是神的表現。

連神都曾經遭受這些虧損,你覺得損失是有辦法避開的嗎?

/tmp/phpGxiDSq

 

既然無法避開下跌,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增加自己的風險承受力。

也就是認知到,波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當你能夠理解下跌並不是「有可能」發生,而是「必然」會發生時,你的風險耐受度就會增加了。

 

這是期待落差的問題。

當你期待股市只漲不跌,那你肯定會被現實狠狠打臉(就像前面那位買 0056 的朋友)

當你知道股市必然下跌,提前做好準備的人更能接受虧損的不適感。

認知越強大,風險承受力就越高。

 

這跟 50正2 有什麼關係呢?

當你投資 0050,你對股市下跌的想像大概會停留在 -50% 左右。

而那已經是 14 年前的事情了。

近幾年投資的朋友若真的遇到 -50% 的跌幅,可能會嚇到把股票砍光光,我不要玩了。

 

那投資兩倍槓桿會怎樣?

以標普(SPY)跟兩倍槓桿(SSO)為例:

在 2008 年最慘的時候,SPY 下跌約 -50%,SSO 下跌約 -81%

/tmp/php2JCAsd

 

圖示化來看是這樣:

你會發現兩倍槓桿需要承受更大的下跌波動。

/tmp/phpNMjL9Y

 

正2 是透過提高貝塔,透過更大的曝險來讓報酬放大。

不管是上漲還是下跌,都會倍數放大結果。

因此,在投資兩倍槓桿的過程中,你一定會經歷過比原型 ETF 更大的下跌考驗。

這個考驗,可以做為你的風險承受力測試。

 

大風大浪

能夠做到長期投資的人,必然是有能力穿越短期漲跌的人。

而兩倍槓桿的波動程度,更是放大這個考驗。

這邊要注意,大仁並不是說每個人都有辦法忍受這種波動。

就連 0050 這種原型指數的漲跌都有人受不了了,更何況是兩倍的 正2?

 

但這剛好是 正2 的優勢。

投資者會知道股市漲跌是必然的,而且還有可能跌到 -80%

當你接受這種波動,原型指數跌 -50% 就變成稀鬆平常的事情。

經歷過 50正2 的跌幅,你再回頭看 0050 就只是小打小鬧而已。

 

以今年(2022)來看:

0050 下跌約 -29%

50正2 下跌約 -47%

相較於兩倍槓桿的跌幅,0050 的下跌就變得還好了。

/tmp/phpFljk6G

 

在你投資 正2 的過程,你會不斷增加你的風險承受力。

每一次的下跌,都是一次的磨練,都會讓你的耐受度增加。

因為你會知道那只是短暫的過程,而不是長期的結果。

 

如果你投資兩倍槓桿,遇到大跌嚇到賣出。

很好,你找到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在哪了。

同時你會意識到自己在投資前沒有準備好,認知不足這件事情。

你可以趁這個機會思考資產配置的意義,重新來過。

 

如果你投資兩倍槓桿,最後發現自己能接受。

很好,你的風險承受力增加了。

你現在回頭看 0050 那種漲跌沒有什麼感覺了,就是正常的波動而已。

(你擔心的大跌風險,應該由曝險比例去控制)

 

槓桿投資法社團中有人提到,害怕波動怎麼辦?

有個留言雖然我不能認同,但可以理解背後的意思。

他說:「去投資一點加密貨幣你就沒感覺了。」

 

是啊,見過真正的大風大浪。

日常股市的波動就會變成毛毛雨而已。

你會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tmp/phpIpHIKz

100% 股票很危險?

這點也可以延伸到「股債配置」的問題。

股票長期是勝過債券的。

只要把時間拉長,債券完全比不上股票。

/tmp/php7kzQLx

 

但為什麼還是很多人配置債券?

一個字:「怕。」

投資者擔心自己風險承受力,所以需要將部份資金配置在股票上。

雖然長期來看,債券會成為拖累報酬的存在。

但這是必要的,就像是平時用不到覺得買了浪費。

遇到火災時,就會慶幸有滅火器的存在。

 

不過,先排除急需用錢賣股票的情況。

大多數人是因為擔心遇到下跌心態受不了,為了維持整個投資組合才配置債券的。

你也是這麼想的嗎?

是的話,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

假設,你現在吃下一顆安眠藥,可以直接睡 20 年。

你手上有 1000 萬,你會如何配置這筆錢?

先想好答案,再接著往下看。

 

 

根據《華爾街傳奇基金經理人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書中資料顯示:

美國股票跟債券(1926~2012)

以 20 年一個區間,總共有 67 個 20 年。

股票贏了 65 次,平均報酬是 909%

債券贏了 2 次,平均報酬是 247%

股票每次贏債券 2.7 倍 

/tmp/phpEGEPYr

 

 

看到這個數據,你的答案有改變嗎?

先等等,有人會說債券還是有贏 2 次啊,還是需要配置債券。

嗯,讓我們看看這 2 次的結果:

債券只贏 2 次,平均贏 0.1 倍

/tmp/phpwSgaO0

 

65 次的對決:


債券贏 2 次,平均贏 0.1 倍

債券輸 65 次,平均輸 2.7 倍


你會想賭只能贏 0.1 倍,然後可能輸 2.7 倍的賭局嗎?

來,現在告訴我,你要選擇投資股票 20 年,還是債券 20 年?

 

當你意識到股票長期勝過債券,股票自然會是優先選擇。

終身資產的角度來看,100% 的股票反而是非常保守的做法

大多數人過度保守,因為害怕波動配置太少股票了。

 

結論

最後,重點整理:

一、害怕波動的原因有兩個:「認知不足 + 風險承受力不足」


二、下跌虧損感到驚慌,代表你對股市的認知不足。


三、長期投資必定承受短期虧損,連股神巴菲特都避不掉。


四、習慣兩倍槓桿的波動以後,回頭看 0050 你就沒感覺了。


五、100% 股票是很正常的事情,增加你的風險承受力就好。

 

好了,希望看到這邊有稍微改變你對「波動」的看法。

很多人投資失敗就是因為認知不足,沒意識到投資本身就是一件可能帶來虧損的事情。

然而又因為認知不足,進而導致風險承受力不足。

才會將一堆資產放在保守性的商品上,進而降低長期的回報。

 

你認為 100% 股票很激進嗎?

那你覺得 84 歲的老年人,應該持有多少比例的股票才對?

如果我告訴你有一位 84 歲的老人打算持有 100% 的股票,你會不會覺得他瘋了?

 

投資終極戰》、《指數革命》、《投資的奧義

這三本書的作者,查爾斯艾利斯在一篇文章寫道:

首先,我要坦白承認:

我在 84 歲的今天,沒有任何債券,當然也不是持有 84% 的債券。

我從未擁有過債券,也不期望擁有。

 

一位 84 歲的老年人,人生已經走到盡頭的階段。

為什麼他還要持有 100% 的股票?不會擔心風險太大嗎?

完全不會。

 

你看到的是 84 歲,人家看到的是 12 歲的孫子,看到的是整個家族。

這些錢都是要準備留給後代的。

從 12 歲的角度來看,持有 100% 的股票風險很高嗎?

一點也不。

 

這就是你跟長期投資者的差別。

你只看到眼前,你只看到自己,你只看到幾年。

人家看到未來,看到孫子,看到家族,看到百年的長度

當你的認知越強大,投資期間越長遠。

波動,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真正的問題不是波動太大,而是你的認知太弱。

保守配置只是治標的做法,提高認知才是治本。

當你的認知提昇,你的風險承受力自然就會提昇。

記住,認知決定風險承受力。

 

 

 

 

 

 

延伸閱讀:傳統投資建議有什麼盲點? | 目前資產與終身資產的差異

 


相關文章:

你應該定存還是投資?論長期風險與短期風險

金融的本質就是借錢 | 讓未來的自己幫助現在的你

什麼是韭菜思維?上漲借錢投資,下跌不敢進場

為什麼年輕人應該希望股市大跌?熊市是長期投資者的大禮

為什麼長期投資那麼困難?因為短視近利者,看不到長遠的未來

3 則留言

  1. 我相信查爾斯艾利斯可能真的沒有持有債券,但我也相信他不會持有類似0050正二這種高槓桿ETF
    版主回覆:(10/26/2022 04:29:09 PM)
    我只說他大部份持有股票,且不考慮債券,並沒有說他會持有槓桿ETF。
    當然要持有也並非不可能,耶魯大學的大衛史雲生就認為可以用期貨創造出相同曝險,這也是槓桿。
    另外補充一下,巴菲特長年的槓桿比例是 1.6~1.7倍左右,槓桿對投資者來說就是一項曝險工具而已。

  2. 我相信查爾斯艾利斯可能真的沒有持有債券,但我也相信他不會持有類似0050正二這種高槓桿ETF
    版主回覆:(10/26/2022 04:29:09 PM)
    我只說他大部份持有股票,且不考慮債券,並沒有說他會持有槓桿ETF。
    當然要持有也並非不可能,耶魯大學的大衛史雲生就認為可以用期貨創造出相同曝險,這也是槓桿。
    另外補充一下,巴菲特長年的槓桿比例是 1.6~1.7倍左右,槓桿對投資者來說就是一項曝險工具而已。

  3. 我相信查爾斯艾利斯可能真的沒有持有債券,但我也相信他不會持有類似0050正二這種高槓桿ETF
    版主回覆:(10/26/2022 04:29:09 PM)
    我只說他大部份持有股票,且不考慮債券,並沒有說他會持有槓桿ETF。
    當然要持有也並非不可能,耶魯大學的大衛史雲生就認為可以用期貨創造出相同曝險,這也是槓桿。
    另外補充一下,巴菲特長年的槓桿比例是 1.6~1.7倍左右,槓桿對投資者來說就是一項曝險工具而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