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配資本」,將會決定你與別人最終的貧富差距

你覺得貧富差距是怎麼來的?

自從接觸到生命週期投資法的概念以後,我認為是每個人對於「資本分配」的決定帶來的。

關於生命週期投資法,大仁已經寫過很多文章,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先去閱讀相關文章(點擊連結)。

這篇我會以「資本分配」告訴你,為什麼有些人富有,有些人貧窮。

/tmp/phpilJU9k

未命名

資本分配

談到投資,許多人都知道資產配置

比方說用股票、債券、現金、房地產等,組成一個投資組合。

但對於「資本配置」許多人就忽略了,因為這是更上一層的思維。

 

首先,每個人會有兩種資本:

人力資本(你的勞動力收入)

金融資本(你的金融資產)

兩者合計就是總資本。

 

對一個年輕人來說,大部分的總資本都是人力資本。

剛開始工作,並沒有錢去購買股票、債券、房地產。

因此,大多數人的資本分配將會嚴重失衡

開始工作,人力資本很重,金融資本很輕。

準備退休,人力資本很輕,金融資本很重。

/tmp/phpbyWqlZ

 

你可能有疑問,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嗎?

問題大了,因為市場報酬的影響,將會決定你的退休資產。

以下舉例說明:

 


 

30 歲的你沒什麼錢投入股市。

接下來十年,股市大漲。

抱歉,因為你本金很小,你還處在必須以人力資本轉換金融資本的時期。

所以你根本沒搭上這波的牛市,微薄的金融資本成長不多。

 

等到你慢慢用收入去定期定額投資股票以後,本金變大了。

結果退休前十年,股市大跌。

抱歉,因為你本金很大,即使你已經降低股票的比例了,還是虧損非常多。

 

年輕上漲的時候你沒賺到多少,老年下跌的時候你虧損一堆。

這就是資本分配不平均所帶來的風險,又可以稱為「報酬順序風險」或是「時間風險」。

如果你能夠改變人力資本跟金融資本分配不均的問題,就能有效避免這種風險。

 

提早分配資本

要改變資本分配不均,我們得提早將人力資本跟金融資本做轉換。

詳細說明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給你一個開槓桿的理由 | 人力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轉換

資本分配失衡,就是我們開槓桿的理由。

唯有使用槓桿,才能矯正這種不平衡的狀況。

 

這邊你可以使用的槓桿有兩種:

第一種是「人力資本的槓桿」,也就是信用貸款。

直接依照你的收入去槓桿出更多資金,藉此分配到金融資本上。

不過,這種槓桿對收入的要求很高,通常是以月收入 22 倍為上限。

假設你月收入 10 萬,信貸額度最多就是 220 萬。

除非你是超級高收入的族群,不然 300 萬的信貸就是大多數人的天花板了。

 

既然大多數人的人力資本有限,我們就得啟動另外另一種槓桿:

第二種是「金融資本的槓桿」,也就是資產貸款。

這邊以房貸為例,可以分為兩種:

(1)買房(增加自身的資產額度)

(2)以原有房屋淨值貸款換現金(貸款出來使用)

(1)買房貸款的槓桿方式,大仁在這篇《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是靠買房才賺到錢?-淺談資產負債表》有談到。

大多數人就是透過五倍槓桿,擴張負債的同時也擴張資產。

當房子增值的時候,你的資產增加,負債比例就跟著下降了。

很多人這輩子的財富,並不是努力工作賺來的。

而是買了一間房子,開了五倍的槓桿才賺到的。

 

這也符合生命週期投資法的概念。

你勢必得在年輕時先開槓桿(買房),才能在市場大漲時跟上報酬。

不然你本金小,大漲的時候沒賺到,老年哪來的本錢退休?

那些買房賺到錢的人,就是提早分配更多的金融資本。

 

接下來,大仁要講的是(2)

將資產(房子淨值)貸款出來使用的方式。

 

舉例說明

條件設定如下:

每年可儲蓄:12 萬

工作時間:31 年(30 歲到 60 歲)

人力資本:372 萬

金融資本:0(預設報酬率 6%)

自住房子無貸款:200 萬(預設每年增值 2%)

總資本:572 萬(人力資本 + 金融資本 + 房子)

 

假設有小明跟小美兩個人,條件一模一樣。

小明是依照正常的方式,每年將 12 萬拿去投資的情況。

你可以看到一開始金融資本(黃線)是零,後面慢慢增加(將人力轉換為金融)。


等到 60 歲時:

人力資本:0

金融資本:1078 萬

房子:430 萬

總資本:1508 萬

/tmp/phpMQW11d

 

 

接下來,讓我們看第二種方式:

小美把 200 萬的房子拿去做理財型房貸,換 200 萬現金出來。

每年繳交 2% 利息約 4 萬,剩下 8 萬可以投資。 

不同的是,小美的金融資本已經多 200 萬了。

你會看到小美有更高的總資本,跟更高的金融資本,這些就是透過槓桿墊高的。


等到 60 歲時:

人力資本:0

金融資本:1936 萬

房子:430 萬

總資本:2366 萬 

(就算扣掉房貸 200 萬,還有 2166 萬)

/tmp/php3X049g

 

 

小明最終資本 1508 萬,小美最終資本 2366 萬

兩者起點相同,條件相同,最終因為對資本的分配不同,產生巨大的差異。

貧富差距就是在每個人使用資本的過程中不斷拉開的。

/tmp/phpFWG8Bv

▲ 左邊小明沒有槓桿,右邊小美提早開啟金融槓桿(200 萬)

 

 

你會看到兩個條件一模一樣的人,卻因為認知差異,走向不同的結局。

當你不理解資本如何分配,你就越可能掉落在貧窮的那一端。

而懂得資本分配的人,則踏著上一代給予的資源,繼續前進。

這就是馬太效應,富者會更富,是因為他們懂得資本分配的底層邏輯。

 

結論

最後,大仁幫你重點整理:

一、大多數人的資本分配是不平均的,年輕時人力資本太多,金融資本太少。


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得提早分配資本,將人力資本與金融資本槓桿化。


三、人力資本的槓桿是信貸,金融資本的槓桿是房貸。


四、當你分配金融資本的時間越早,複利將會帶來越多的資產增值。


五、資本配置,遠比資產配置重要許多。

 

好了,希望你看到這邊有對資本分配有更深的理解。

這篇提到的金融槓桿是以房貸為例,但實際上任何你能用資產帶來更多曝險,讓金融資本變得更多的,都是金融槓桿。

你可以套用本篇文章的邏輯,思考如何應用在自己身上。

你現在應該已經明白,自己面對的並不是「要不要」開槓桿的問題。

而是「如何槓桿」以及「多少槓桿」的問題。

 

最後,大仁還是要提醒你,槓桿絕對有風險,你得自行評估好現金流跟任何緊急狀況。

把安全邊際抓寬一點,讓自己有更多餘裕

在安全範圍內利用槓桿,可以有效幫助自己的資產增值。

從現在開始,好好分配你的人力資本與金融資本。

貧富差距,就是你如何分配資本的結果。

 

 

 

延伸閱讀:金融的本質就是借錢 | 讓未來的自己幫助現在的你

 


相關文章:

提早投資,讓你的孩子贏在投資的起跑線

生命週期投資法,從「時間分散」你的投資風險

你的歐印,不是真的歐印!從生命週期法來看長期投資

什麼是報酬順序風險?年輕人跟老年人的不同結果

如何實踐生命週期投資法?算出你的終身財富與薩繆森比例

生命週期投資法(Lifecycle investing)的注意事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