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週期投資法(Lifecycle investing)做到真正的長期投資

你覺得生命週期投資法(Lifecycle investing)只是開槓桿的藉口而已嗎?

不對,生命週期投資法才能讓你做到真正長期投資,把投資的時間拉到最長。

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你應該現在就去開啟槓桿。

不相信嗎?看完這篇你應該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關於生命週期投資法已經有寫過很多篇介紹,建議先看完系列文章(點擊連結)。

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tmp/phponEwgR

未命名

生日規則 VS 生命週期

這邊大仁先介紹「生日規則」與「生命週期」兩個投資法的差異。

 

(1)生日規則


公式是這樣:

100 減年齡 = 你應該持有的股票比例。

比方說你現在 30 歲,就用 100 減 30,等於 70。

股票比例應該是 70%。

這個邏輯是:


年紀越輕,越能承受風險,股票比例就要提高。

年紀越大,風險承受力越低,股票比例就要降低。


隨著年齡的增加,降低你的股票比例。

例如,當你 50 歲的時候,股票比例就應該降低到 50%

年紀越大,配置就得越保守。

這就是傳統的股債比例計算方式。

/tmp/phpExELIy

 

 

使用「生日規則」會像這樣:

30 歲的時候投資 70% 的股票,然後隨著年齡一路降低股票比例。

直到 60 歲,股票剩下 40%。

/tmp/phpIU71mp

 

 

 

(2)生命週期


有些人覺得「生日規則」這樣太保守。

於是提出 110 或 120 減年齡,藉此提高年輕時的股票曝險比例。

以 30 歲為例,我們用 120 計算會變成(120-30=90)

此時應該投資 90% 的股票,這樣就比生日規則的 70% 還要更高。

(原本是 100-30=70)

 

不過,即使把生日規則 100 變成 120,你的曝險還是太低。

因為以終其一生的角度來看,這種思維太狹隘。

只看眼前的資產跟收入,而忽略更長遠的大局。

 

若你採用「生命週期」的方式:

年輕時開啟兩倍槓桿,提高股票曝險至 200%,這樣曝險才足夠。

然後隨著年齡降低股票比例,最終在老年達到理想目標(薩謬森比例)

可以參考這篇:如何實踐生命週期投資法?算出你的終身財富與薩繆森比例

/tmp/phpjaMe6i

 

 

大仁將兩者做對照,你會發現生日規則前期的曝險太少。

若市場大漲,生日規則因為本金小,無法賺到多少錢。

這時生命週期投資法就補上這個缺口,在投資初期用更多的曝險去承擔風險(相對的,也有機會取得更高的回報)

/tmp/phppIb4s2

傳統觀念無法做到長期投資

接下來要進入本文重點:

為什麼大仁會說傳統投資觀念無法做到真正的長期投資?

讓我用一個案例說明你就會明白。

來,準備刷新你的思維了。

 

假設,你從 30 歲投資到 60 歲,總共有 30 年的投資期間。

我們會得到三個年齡區塊,分別是:

30 歲~40 歲


40 歲~50 歲


50 歲~60 歲

 

 

再來,你這輩子有 300 萬的本金可以投資。

30 歲拿到 100 萬,40 歲拿到 100 萬,50 歲拿到 100 萬。

這就是大多數人的正常情況,依照每個月收入慢慢累積財富。

 

這邊我先不計算報酬率,避免模糊焦點。

直接用生日規則套進去股票比例,你會看到下面這張圖片:

30 歲拿到 100 萬,用年齡去分配股票跟現金比例。

40 歲拿到第二個 100 萬,50 歲拿到第三個 100 萬,每次拿到錢都會重新分配。

/tmp/phpH2phvR

 

 

 

現在,我要告訴你傳統投資觀念的問題在哪裡了。

30 歲的時候你有 100 萬,配置 70 萬股票。

(100-30=70%)


60 歲的時候你有 300 萬,配置 120 萬股票。

(100-60=40%)

你會發現,年輕時的股票比例雖然高達 70%,但只有 70 萬的曝險。

而老年時的股票比例只有 40%,卻有 120 萬的曝險。

這就是傳統投資觀念錯誤的地方,頭輕腳重,把風險集中在後頭。

/tmp/phpHD0JvP

 

 

你以為到這邊就結束了嗎?還沒,重頭戲正要上場。

我們都知道,只要把時間拉長,正報酬的機率就會增加。

以台灣股市來講,只要投資期間超過 20 年,正報酬的機率是 100%

(以每年年初第一天投入計算)

/tmp/phpUW06F3

 

 

你覺得自己從 30 歲投資到 60 歲,算不算長期投資?

肯定算啊,你都扎扎實實的投資 30 年了。

這不叫長期投資,什麼才叫做長期投資?

 

嗯,你這樣做還真的不是長期投資。

至少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長。

你可能以為自己投資很久的股票,其實沒有你想像中的久。

 

你的長期,其實很短

讓我們看到生日規則在 60 歲的資產配置:

120 萬的股票,180 萬的現金,看起來好像很不錯。

還投資了 30 年,應該是很穩定。

嗯,準備好面對真相吧。

雖然你在 60 歲的時候持有 120 萬的股票,但這並不代表你這 120 萬投資了 30 年。

你真正有投資 30 年期間的資金,只有最一開始的 60 萬。

 

讓我解釋給你聽:

你在 30 歲的時候買進 70 萬股票,但隨著年齡你一直降低股票曝險。

直到 40 歲,你最一開始的股票只剩下 60 萬

用 60 萬投資 30 年(紅線),這才是你長期投資的真相。

/tmp/phplvrUvu

 

 

你以為自己 60 歲配置 120 萬股票,這是 30 年的長期投資。

但事實不是這樣,因為你這 120 萬的投入時間是不同的。

下面這個數據,才是你真實的投資樣貌:


60 萬,投資 30 年。

40 萬,投資 20 年。

20 萬,投資 10 年。

/tmp/phpTsSaFR

 

 

你從 30 歲到 60 歲,整整 30 年的時間。

實際有投入股票,真正做到長期投資達 30 年的,只有最一開始的 60 萬。

若以 300 萬的總本金來看,只佔據 20%

這是不是跟你想像中的長期投資有所出入?

 

這就是大仁說的,你的長期真的沒有想像中長。

因為你在前期投資太少的股票比例,導致真正能長期投資 30 年的資金只有 60 萬。

換句話說,你其他股票部位並沒有投資那麼久。

這是你心目中的長期投資嗎?這是你想要的嗎?

 

真正的長期投資

看完傳統觀念的盲點,讓我們回頭看看生命週期投資法。

條件同上,30 歲到 60 歲,每一個十年都有 100 萬資金可以使用。

薩謬森比例 50%,以終身財富 300 萬計算,所需曝險是 150 萬。

 

你會看到生命週期投資法因為前期開槓桿加大曝險,所以有更多的資金待在市場上,時間更久。

真正做到長期投資 30 年的資金是 150 萬

/tmp/php9w6J4L

 

 

 

兩者比較你就能清楚看出來:

左邊,生日規則的資金風險集中在後面,而且沒有足夠長的時間去待在市場。

右邊,生命週期的資金風險更為平均,投資期間也更長。

/tmp/phpjispp7

【生日規則】在 60 歲有 120 萬股票:

60 萬,投資 30 年。

40 萬,投資 20 年。

20 萬,投資 10 年。


【生命週期】在 60 歲有 150 萬股票:

150 萬,投資 30 年。

 

 

誰用更多的資金,投資更長的時間,應該沒有疑問。

我們使用生命週期投資法,可以讓你在 60 歲時的所有股票,是真的投資超過 30 年的。

這才是真正的長期投資,這才是讓你的資金參與市場長期報酬的做法。

 

結論

最後,大仁幫你重點整理:

一、生日規則的傳統投資觀念是頭輕腳重,將風險集中在老年。


二、生命週期投資在前期開槓桿,反而讓曝險平滑化。


三、投資時間越長,正報酬的機率就越高,這就是長期投資。


四、傳統投資觀念的問題在於,讓太少的資金做到長達 30 年的投資。


五、生命週期投資法使用槓桿,反而讓更多的資金參與更長期的市場,透過時間降低風險。

 

好了,相信你看到這邊應該已經明白,為什麼生命週期投資法才是真正的長期投資。

大仁說過使用槓桿並不是提高風險,反而是為了降低風險,原因就在這邊。

你在 60 歲的時候,有 60 萬的資金投資 30 年。

我在 60 歲的時候,有 150 萬的資金投資 30 年。

你說,誰的風險更高,誰才是真正的長期投資?

 

正因為有槓桿,我們才能讓資金在更早期參與進來市場,讓資金待在市場的時間更久。

只要投資的時間越長,風險就會越低

這就是你為什麼應該要在年輕時使用槓桿的理由。

 

 

 

 

 

 

延伸閱讀:提早投資,讓你的孩子贏在投資的起跑線

 


相關文章:

長期投資的重點是「長期」,不是投資

人生是一場接力賽,貧富差距就是你親手拉開的

如何「分配資本」,將會決定你與別人最終的貧富差距

你的歐印,不是真的歐印!從生命週期法來看長期投資

給你一個開槓桿的理由 | 人力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轉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